世界肝炎日·沙龙丨全民“肝”动!春城数百市民共赴这场肝炎防治科普盛宴
防治肝炎不仅需依赖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和生物疫苗,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提升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科学掌握预防技巧。在第15个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特别联合中国生物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于7月23日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了一场主题科普沙龙活动。
活动紧扣“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主题,通过科普讲座、互动体验、惠民服务等多维形式,向公众传递肝炎防治知识,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多方协作的肝病防控格局。
医院党委书记张皞男,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慧带领班子成员,联合肝病专家团队、护理人员,与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研发人员及数百名市民共同参与科普沙龙活动。
赴约:市民踊跃参与科普沙龙
距离活动正式开启还有1小时,门诊大厅已陆陆续续涌入闻讯而来的数百名市民,伴随着悦耳的轻音乐,大家有序排队签名领取小礼物,拿到抽奖号码,准备聆听专家的科普讲座。
一站式导诊台旁,医院志愿服务人员早就备好了“窈窕淑女茶”“疏肝解郁茶”等4种特色中药代茶饮,为大家在炎炎夏日奉上一缕温馨茶香。
讲座:解密肝病防治密码
下午2时,活动正式开启。
首先,医院医务科科长曲洪波以《关注健康,从体重管理开始》为题,系统阐释健康体重的定义与分类标准,结合肝病全周期管理理念,为大家提供科学体重管理的实用指南。
麻醉科主任王志茹则聚焦前沿疗法,在《疼痛治疗的新选择——颊针》讲座中,从疼痛成因、危害出发,深入解析颊针疗法在疼痛缓解中的创新优势与便捷性。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副研究员徐艳玲、刘玉林带来重磅肝病疫苗科普。
徐艳玲以《肝炎“防火墙”——疫苗预防甲型肝炎知识科普》为题,围绕甲肝的病理特征、诊疗流程及预防策略,深度阐释疫苗构筑免疫屏障的重要性。
刘玉林通过《干扰素相关知识科普》,从干扰素原理、临床应用到生产质控全链条,揭示其在肝病治疗中的核心价值。
4位专家以案例剖析与数据支撑为纽带,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赢得现场阵阵共鸣。
互动:掀起沉浸式科普热潮
“现场哪位朋友能说出你自己的BMI数值?”
“根据我的身高,应该是27!”
“跑步属于哪类强度的有氧运动?”
“我知道!属于轻度有氧运动……”
这是来自科普讲座环节穿插的有奖互动环节,随着观众答出正确答案,现场的工作人员也随之送出一份精美的小礼品。
“全民参与”贯穿活动是此次科普沙龙的一大亮点。参与者不再是被动听众,而是化身“健康知识探索者”,跟随中医专家学习简单易学的“疏肝理气操”,在律动中感知肝脏保健的奥秘;参与“惊喜大抽奖”环节,将幸运与健康祝福一同收入囊中。
从脑力激荡的问答到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观众全程深度参与,在欢声笑语中牢牢掌握了肝炎防治要点,实现了“学有所乐,知有所获”。
惠民:体验+义诊 服务零距离
科普讲座结束后,中医康复科还精心为参加活动的市民提供中药代茶饮免费品鉴、中医按摩、耳穴压豆、针灸等体验项目;
与此同时,专家义诊咨询环节也同步开启,肝病专家“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
这种惠民与专业并行的服务模式,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健康服务零距离”的温暖与实效,参与群众纷纷为医院点赞。
愿景:全民共筑健康屏障
陈慧院长表示,作为省内唯一一家肝胆疾病专科医院,医院始终肩负公共卫生责任,每年以“全国爱肝日”和“世界肝炎日”为重要契机,开展大型义诊与主题科普活动,此次联合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展主题科普沙龙活动,正是医院践行使命的生动实践,基于双方在疫苗研发(如甲肝、丙肝疫苗及干扰素治疗)与临床诊疗上的优势互补。
通过合作,医院希望向公众系统普及肝病防治知识,消除认知误区,推动预防关口前移;同时,以临床经验与中国生物的高精尖技术结合,构建“筛查-预防-治疗”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春城百姓打造肝胆健康屏障。
本次科普沙龙活动,不仅系统性传播了肝炎科学防治与精准管理的理念,更凝聚了医疗机构、科研单位与社会公众协同共治的合力。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构建常态化科普机制,持续深化肝病防治的全民认知与实践,为加速实现“消除肝炎”目标注入长效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