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感染戊肝致急性黄疸型肝炎,这些事情要注意!
47岁的王栩(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仅有的一次忽视了外部环境卫生,就让自己患上了急性黄疸型肝炎。不仅莫名变身成了尿黄、皮肤黄、眼睛黄的“小黄人”,短短三天内就陆续出现了恶心、呕吐、肚子胀、全身乏力,吃不下东西,精神也愈发萎靡。察觉到异样后,王栩在家人的陪同下驱车赶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男子肝功能“爆表”,竟是急性黄疸型肝炎在作祟
消化内科及舒缓疗区主任何敏,看到患者肝功能指标“爆表”的化验单时,也着实吃了一惊。肝功能检查显示王栩的肝功能异常,他的谷丙转氨酶已达846U/L,而正常人数值为0~40U/L,整整超过正常值21倍。此外,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等一系列指标都超出正常值的数十倍。“患者现在凝血功能很差,病情进展非常快,很凶险!必须立即住院!”何敏主任紧急将患者收治住院。
经过后续进一步检查发现,王栩的戊肝抗体提示IgG、IgM均为阳性,原来“放倒”王栩的是戊肝病毒,何敏主任最终确诊王栩为急性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损伤较为严重,出现了急性肝衰竭,凝血酶原活动度低至17.0%,通常低于40%就已经属于重症肝炎。”
对症治疗除重疾,尽早治疗可根治
明确病因后,何敏主任针对患者病因进行对症支持治疗。考虑到患者早期凝血酶活动度较低、黄疸程度程度较重,何敏主任在常规治疗方法外,对患者先采取了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支持治疗,等到患者肝脏凝血功能逐渐恢复后,转为以保肝降酶为主、同步退黄的对症支持治疗。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何敏主任安排护士每三天对患者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以此监测肝功能变化,同时注意观测患者营养和休息状况,使患者受损的肝细胞能够尽快恢复,改善肝功能异常问题。经过何敏主任与全体医护团队35天的精心治疗和照护下,王栩病情逐渐好转,恢复健康后最终顺利出院。
▲此图非案例所提及
不想做“小黄人”,警惕这些临床症状
何敏主任表示,患者王栩急性黄疸型肝炎发作时年纪尚属年轻。如果是大于60岁的老人患上由戊型肝炎导致的急性黄疸型肝炎,若是没有及时治疗或处置不当,极容易转变成慢性肝炎;甚至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为戊型肝炎在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及孕妇群体中,感染后的症状和后果会更为严重。
▲此图非案例所提及
何敏主任介绍,除了临床发病时有食欲减退、厌油腻、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急性黄疸型肝炎还具有以下特点:
★ 发作时起病急,除上述不适症状外,部分病人还有畏寒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与感冒类似,因此患者也要注意鉴别;
★ 发病期间,病毒性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传染性,尤其像甲肝、戊肝属于消化道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若没有进行疫苗,需要患者隔离治疗;
★ 已患上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应以清淡、冷热适宜、无刺激性、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和软食为主,忌辛辣刺激暨烟酒,并且要饮食适量;
★ 一般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治疗期为30~40天,病程恢复期多在半年以上,因此在这肝脏功能期,不能过于劳累,也不能干重活,需要定期按时复查;
★ 急性黄疸型肝炎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大部分都能痊愈;
★ 由戊型肝炎引起的急性黄疸肝炎,病愈后更要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和个人卫生,将病源隔离开来,阻断传染源的传播。
▲此图非案例所提及
怎样预防急性黄疸型肝炎?
何敏主任表示,鉴于急性黄疸肝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肝炎,危害大且传染性极强,日常主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进行预防。同时还需要加强以下点习惯的形成,全面预防急性黄疸肝炎:
★ 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养成饭前、饭后、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食用生食或未煮熟的可疑水产品以及其他食物,常用的各种器皿都要及时消毒,以免病菌传播;
★ 接触过黄疸型肝炎患者的人,要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扩散、蔓延,对接触者观察隔离至潜伏期结束;
★ 坚持个人物品专用,避免和他人共用如剃须刀、牙刷等生活用品,以免病菌或传染病的转播;
★ 注意保持干净、卫生、整洁的居住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此图非案例所提及
何敏主任温馨提示大家,预防病从口入、避免不洁饮食,应成为我们终生坚持的良好惯。若发现身体异常,一定要到相应的专科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大多数病例都能够及时发现、精确诊断,最终实现到精准治疗。放眼未来,科室将继续以医疗技术为核心、人文关怀为引擎,不断提升科室诊疗水平,为百姓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专病专治”服务,普惠百姓肝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