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飘香愈肝胆③ | 中医康复科专家:集杏林智慧 护百姓健康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中医康复科自开诊以来,为满足广大患者诊疗需求,邀请了全国多位名中医专家到科室定期坐诊。小小的诊室内,不同的理论观点在这里碰撞,独特的治疗手法在这里交织,专家们汇集于此,不但帮助患者治病祛痛,还借诊疗之机,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植根于百姓心间。
褚晓旭:辨证论治除顽疾
辨证论治是中医重要的思想方法。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多个章节都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标题,因此,历来医家认为“辨证论治”说法由此而来。身为中医康复科的“掌门人”,褚晓旭主任深谙辨证论治之道。面对疑难杂症,他屡屡从中医典籍中寻求答案,再结合辨证论治之法,为患者找到行之有效的良方妙剂。
患者张先生(化名)有乙肝病史10余年,2024年出现腹胀、腹围增大等症,诊断为乙型肝炎后,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慢性肝衰竭,曾在某医疗机构进行综合治疗,多次服用柴胡剂联合五苓散、当归芍药散等中药药剂,但疗效甚微。最终,张先生辗转找到褚晓旭主任求诊。“多种中药方剂未能使病情好转,应该还是药不对症。”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褚晓旭主任决定依然从中医典籍中寻找破解之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中曾强调过辨证施治顺序:六经—八纲—方证,先辨六经,即辨八纲,最后辨方证。理清辨证思路后,褚晓旭主任从太阳病总纲、太阴病提纲、厥阴病提纲证逐步进行辨证。结合患者病位、病性、病情、三毒、六经、症状等因素,最终决定为其开方剂“乌梅丸”进行治疗。患者服药两日后,乏力症状明显好转,畏寒症状也渐好转,尿量增加、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继续观察治疗10余日后顺利出院。
孟庆龙:妙手正骨解困扰
在科室众多坐诊专家中,正骨名医孟庆龙显得尤为独特。每次坐诊时,他无需携带任何器具,仅凭一双妙手,就能为各类骨伤疾病患者解决疾病困扰。小王(化名)是一名女大学生,因脊柱侧弯导致长时间走路后腿部有剧烈痛感。经医院检查,她还患有骨盆关节紊乱。孟庆龙医生接诊后,运用对抗牵推法,按压患者膝部,手推患侧臀部向上,使髂骨向后复位。经正骨推拿后,小张走路疼痛感顿消。据孟庆龙医生介绍,正骨医术来源于古代中医“十三科”其中的一科,医者通过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各种骨伤疾病。孟庆龙医生的正骨医术正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完美传承和体现。
名医荟萃:省内外多位专家坐诊
为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诊疗需求,中医康复科还邀请了省内外多位中医名家前来坐诊。清代御医传人、原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院长刘寿永,在抗癌、防癌上有深厚的造诣。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王芳,则擅长“观舌察病,循症定方”。四代祖传中医专家、长春仁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冷凤春,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痛风及风湿免疫的临床工作。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王文健,则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中风、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各种慢性并发症的行家里手……这些名中医专家的定期坐诊,无疑增强了中医康复科的诊疗阵容,也为患者创造了就近就医的便利条件。
▲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王芳在中医康复科出诊
杨翠:小小葫芦可温经散寒
中医康复科可谓是群英荟萃,除了出诊医生,就连护士对多种中医疗法也是信手拈来,护士杨翠便是一位使用葫芦灸的高手。葫芦灸,又称“福禄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利用天然葫芦作为灸器,结合艾灸的温热作用和葫芦的药效,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效果。葫芦灸对治疗疼痛类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在杨翠护士的眼中,这小小的葫芦是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共探岐黄之术,悬壶惠及百姓。在各位专家坐诊的同时,褚晓旭主任也安排科室青年医生在旁协助,通过借鉴、学习专家们的疗法来精进医术,开拓视野,帮助他们迅速成长。未来,中医康复科的医护们将继续汇集中医智慧,助推医院中医的发展壮大,通过治病祛痛增加群众对中医的信任,让中医康复科成为医院守护患者健康的新兴力量。
初审:褚晓旭 王润明 杨 赫
复审:曲洪波
终审:张皞男 陈 慧
摄影:孙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