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10天,血糖20+,12岁的他却住进了肝病疗区
“回家一定要管住嘴,要坚持锻炼,小胖孩儿”
“我记住了,为了健康,我一定会坚持的。”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内科七疗区,一个小胖孩儿眼中闪着泪花,开心地向医护人员们挥手告别。
骨伤10天,药物性肝损伤“找上门来”
这个小胖孩儿,名叫亮亮(化名)。9月下旬,他伤了腿,父母在老家给开了些养骨头的药,却没有搞清楚剂量,原本每天一次的药,亮亮每天吃了三次。药吃了半个月,不仅骨头没见好,孩子还总说自己不舒服。于是,父母带着他来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一系列检查做下来,孩子的转氨酶高达700多,陈曦主任初步考虑其为药物性肝损伤。就这样,亮亮在内科七疗区住了下来。
入院治疗,查房意外发现患上糖尿病
入院第二天,依例查房时,陈曦主任发现亮亮总说口渴,水喝了一瓶又一瓶,嘴唇还是干干的,这一异常举动引起了陈曦主任的注意。经过询问,家属表示孩子奶奶有糖尿病史,这让陈曦主任一下子绷紧了神经。口渴、大量饮水,难道孩子也出现了糖尿病?在她的建议下,亮亮接受了相关检查,结果显示血糖20+,亮亮不仅仅是药物性肝损伤,还合并了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他,却被糖尿病科拒收
药物性肝损伤合并2型糖尿病,这个年仅12岁的孩子牵动着陈曦主任的心。疗区医生都是肝胆专科医生,对糖尿病的治疗不了解。她也联系了一些糖尿病医生,他们表示孩子肝病转氨酶太高,收治不了。
如何让孩子顺利康复成了陈曦主任那段时间的心事。因为之前进修过糖尿病诊疗,她决定进行皮下埋设胰岛素泵,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来降低自身过高的糖毒性,避免引发其他并发症。
多学科科联动,肝病专家变身糖尿病医生
治疗方案确定后,更多问题接踵而至。院内并没有胰岛素泵,该去哪租用设备?泵该怎么使用?埋设后该如何护理?面对这些,陈曦主任联系到吉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委的孙亚东教授,在她的帮助下,相关厂家第一时间为亮亮提供了胰岛素泵。考虑到孩子家庭的经济情况,厂家还减免部分费用。
不仅如此,内科七疗区的医疗、护理团队还接受了相关胰岛素泵的培训。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亮亮的血糖从20+逐步回落到10+,转氨酶也逐渐降低,眼看着胜利在即。
管住腿,迈开腿,32天后顺利出院
为了能够让亮亮顺利康复,疗区的护理团队还为这个不爱运动的小胖孩儿制定了运动计划。因疫情防控要求,亮亮没法外出运动,白天,护士就陪着他在疗区里一圈一圈地走,晚上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督促下,孩子的爷爷还会继续带着他运动。
入住疗区的第32天,亮亮的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他终于可以出院了,疗区的医护人员都特别为他高兴。陈曦主任表示,这个病人让我们看到了多学科联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专科医生来说,在钻研自身领域的同时,开展相关疾病的培训与进修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陈曦主任还提醒大家,药物性肝损伤不可忽视,尤其是自身存在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时,定期检查肝功能是最有效的预防肝损伤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