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消化内科兼舒缓疗区主任何敏——希望放宽政策让更多人享受舒缓疗护
53岁的何敏,是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消化内科兼舒缓疗区主任。参加工作整整30年,曾先后在内科、感染综合科、肝病科工作过。虽然负责舒缓疗区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但却是对她触动最大、改变最大的两年。每天面对的都是生命终末期的患者,她的情绪时常会被这些患者所牵系,而能够让这些患者温暖而有尊严地离去,让她觉得做这项工作很值得、很有意义。
学习心理学来调整心理和情绪
何敏所在的消化内科于2016年4月承办舒缓疗区,舒缓疗区(疗护)病房收治的患者都是确诊“恶性肿瘤、脑梗塞、脑出血”晚期(生存期在一个月内)已无治疗意义的长春市医保(包括200元的居民医保及低保)患者。在同事和领导眼中,何敏是一个热情、善良又稳重的人,领导认为她最适合做这项工作。何敏坦言,舒缓疗区的工作与其他疗区有很大不同。“其他疗区大多数患者经治疗最后都会康复出院,而在舒缓疗区所有患者的都是在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尽头。”
面对这些患者,何敏和科里的医护人员一方面通过医疗护理手段来缓解患者的症状,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不那么痛苦,另一方面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家属焦躁和悲伤的心理和情绪。这个过程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难。“做了30年的医生,也经常会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可以说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生死。但是面对舒缓疗区的患者,情绪还是经常被他们牵系着。”何敏坦言,看到许多患者被病痛折磨着,而作为医护人员却束手无策的时候,那种无力感是别人体会不到的。舒缓疗区的医护人员要比在其他疗区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他们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何敏说,她和疗区内的医护人员都在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每天都在网上学习一些相关的课程。“只是为了能对调整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有所帮助。”
陪癌症患者过最后的生日完成他的心愿
舒缓疗区的患者,虽然已经没有了治疗的价值,但是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躺在医院里,会比躺在家里幸福得多。因为医护人员可以随时监测他们的生命体征和状态,并通过一些医学的手段来减轻他们的痛苦。另外,他们也可以预测到患者的生命还能维持多久,以便让家属做充分的准备并有足够的时间跟亲人告别。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为家属省去很多的麻烦,这些都是在家里做不到的。
让何敏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36岁的男性舌癌患者。这位患者患病之后,妻子跟他离婚带着孩子走了,只有80多岁的老母亲在医院陪护他。患者整个舌头都已经被切掉了,左侧下颌骨也已经摘掉,什么东西都吃不了了。住院期间正赶上男子过生日,护士长知道他的愿望是想要个生日蛋糕时,就为他买了个蛋糕和一束花,何敏和科里的医护人员陪他一起过了最后的生日。“虽然他一口蛋糕都不能吃,但是他的心愿达成了,还是很开心。”第二天,患者就安祥离世了。何敏说,最遗憾的是当天没有拍张照片留作纪念,可是当时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心中。
希望政策能放宽些让更多人享受待遇
何敏说,自从承担了舒缓疗护的工作之后,自己的改变很大。她表示自己之前是那种很要强、自我要求很高、很看重别人评价的人。可是看到那么多生命的离去,感受了一次又一次生死离别的场面,让她领悟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现在我放下了许多,会把自我期望值降低一些,做每件事尽最大努力就好,每天开心地活着,有时间就多照顾一下父母,多陪陪家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遇到的每一个人。”
何敏说,舒缓疗护确实能为很多临终的患者带去温暖和尊严。但是目前只有长春市职工医保的患者才享受这一政策,普惠的人群太少了。“平时有很多省医保和新农合的患者以及一些自费的患者来咨询,看得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方面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她希望将来政策的范围能再放宽一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一普惠的政策,让那些不久于人世的患者能平静而安详走完最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