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热血写春秋 | 孙博:以医者情怀,绘就多彩职业画卷
我是孙博,现任吉林省肝胆病医院门诊部主任,回望27年职业生涯,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记录着我在医学道路上的成长与医院发展的点点滴滴,每一笔都饱含深情与热血。
初入医门:金色梦想,照亮前路
记得那是1997年的秋天,我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向往,踏入了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前身)的大门。那时,医院大楼刚刚拔地而起,门前的景阳大路宽敞平坦,后院的小花园里,金黄色的雏菊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就像我心里那颗闪闪发光的医学梦,正式拔锚启航了。
在肝病内科三疗区,我开始了从医生涯。年轻的我,如同那朵初绽的金色雏菊,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望,在前辈们的引领下不断学习,用医术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我深知,医学之路漫长且艰辛,但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让我勇往直前。
除了临床工作,我还积极参与医院的党建工作。2001年,我被任命为院团委书记,带领着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团员,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社区、走进广场,开展义诊和宣教工作,增加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健康素养。如今,当年的青年团员已成为医院的中坚力量,在各自的岗位上助推医院不断前行。
管理岁月:蓝色智慧,引领前行
2010年,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竞聘成为院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蓝色,沉稳中带着智慧,成为我那段职业生涯的主色调。在院办任职的七年里,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还持续深研医学前沿知识,最终拿到了硕士学位。我亲历了医院晋升“三甲”的全过程,与团队并肩作战,夜以继日地整理材料、沟通协调。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那份成就感至今记忆犹新。此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医院医改工作,为药品零差价测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管理与协调能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院发展的不易与责任之重。
发展之路:绿色希望,播种健康
绿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也是医院发展的主色调。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积极参与了多项公益活动,曾连续七年参与“3·18中国肝炎日”与“7·28世界肝炎日”义诊活动,足迹遍布市区内外及偏远乡村。
为响应分级诊疗政策,医院在长春市城区建立了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站”,我全程深度参与此项任务并推动了医联体建设。通过精准对接、专家坐诊、会诊等举措,构建了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了对慢性肝病患者的全方位管理。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也彰显了医院发展的公益性与前瞻性。
门诊新篇:橙色热情,温暖仁心
2017年,我开始担任门诊部主任一职。橙色,就像我对工作的热情一样,温暖而炽热。期间,医院荣获“北京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远程会诊基地”与“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殊荣,我个人也有幸跻身全国26位肝胆疾病咨询专家之列。最难忘的是两个基地揭牌仪式的时候,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看着最后圆满成功,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同年,我还参与并推动了医院与天津市南开医院的深度合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合作不仅提升了医院的专科诊治能力,还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我作为关键联络人,全程参与了前期对接、协议签订及医护人员交流学习的安排工作,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在门诊部,急诊急救是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环。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深知平时扎实打好基本功,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因此,我带领门诊部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到急诊急救培训和演练之中,提升团队在急诊急救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
进修援疆:紫色坚韧,拓宽视野
2018年,我的职业生涯被一抹深邃的紫色所浸染,进修学习、医疗援助,每一步都烙印着专注与坚韧的印记。
年初,我赴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硬化中心进修,对肝硬化、肝癌、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以及一些疑难病例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学习,同时每周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随老师接诊重症病例过程中,我如饥似渴地汲取医学新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年5月,我响应援疆号召,转战新疆阿勒泰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在那里,我通过学术交流、规范诊疗、人才培养及一线救治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当地消化科的诊疗水平,降低了重症患者转诊率。这段经历不仅深化了我的专业技能,还拓宽了我的人生视野,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回首27年职业生涯,我为能够与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共同成长而深感荣幸。从初入医门的青涩,到如今担任门诊部主任的成熟与稳重,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努力。未来我将继续秉承医者仁心的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初审:孙 博 王润明 杨 赫
复审:李晓明
终审:张皞男 郭 伟
摄影:孙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