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热血写春秋 | 宋显禹:三十载岁月悠悠,抹不去“肝胆”烙印
我是宋显禹,值此医院建院90周年之际,我愿以我的亲身经历,为这段波澜壮阔的院史添上一笔温馨而坚韧的色彩。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前身为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这片热土上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一名青涩的医学生到如今的外科副主任,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与医院的发展紧密相连,亲历了它从简陋破旧到成为东北最大、全省唯一的肝胆疾病专科医院的发展历程。
心怀憧憬,挑战与机遇并存
1994年,怀着对医学事业的憧憬与热忱,我迈进了医院的大门。那时的医院还有些破旧,仅设有六个传染病疗区,病房环境和办公条件也都相当简陋。但很快,新院址启用,驱散了我心中的失落,即便院内设施还没完善、周边交通颇为不便,但却掩饰不住医院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新院址疗区的扩增,服务患者的能力提升。我被分配到传染病四疗区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专业的挑战,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但正是这份不安,激发了我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决心。在科室里,我遇到了一群敬业且充满爱心的老师。他们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责任心深深感染了我。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从零开始,逐步掌握了传染病的诊治技能,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熟练,我逐渐爱上了这份职业,并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传染科医生。
外科之旅,专业转型与成长
这一时期,医院升级硬件,引进先进设备,并强化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接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1996年外科疗区正式成立,医院专科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转折。虽然外科是我心中的理想专业,但面对综合外科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还是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从泌尿、骨科到甲状腺、胃肠、乳腺、妇科等多个领域,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资深外科医生的指导下,我积极参与危重病人的救治和手术,苦练基本功,从缝合切口到独立完成中小手术,再到参与大型手术,逐渐可以独当一面。那段日子,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
携手并进,专科化发展之路
时光荏苒,一晃十年过去了,外科稳步迈向专科化发展的快车道,为千万患者解除疾病困扰。2007年,医院顺应发展需求,将外科细分为两个疗区,我荣幸地担任外一科疗区副主任,除了肩负科室管理与发展的重任外,我还参与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科室发展规划。我积极促进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深度合作,为这一关键转折点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专家郭庆军主任与马明主任的加入,如同春风化雨,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更激发了年轻医师的潜力。我密切关注年轻医师的成长,指导并参与他们的手术操作,鼓励他们勇于挑战高难度手术,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和信心支持。
党建引领,赋能临床工作
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外科党支部的成立,让我有机会将党建工作与临床工作相结合,通过找准党建工作目标和业务目标的契合点,促进党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破解业务难题。我们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学习有机结合,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作为外科党支部的一员,我积极寻找党建工作目标与业务目标的契合点,通过策划和组织各类党建活动,不仅加强了党员之间的思想交流,还促进了业务上的紧密合作,共同面对并解决了许多临床难题。
多科协同,筑患者健康桥梁
2023年,医院肝病多学科(MDT)诊疗中心成立。通过这个平台,各学科间搭建起了交流的桥梁,所有人的智慧在这里汇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优化和整合现有医疗资源,丰富肝脏疾病多学科救治手段,为肝病患者提供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治疗方案。
我作为优势学科专家有幸参与其中,并成为MDT的受益者。不久前,我还通过MDT会诊,成功为一名肝部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进行了高难度“肝段切除”手术,拆除了隐藏患者肝部的“定时炸弹”。为此,我和另外两位同事被大家戏称为“拆弹专家”。
参与MDT的历程,对我而言,不仅是业务能力的持续精进,更是对“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理念的深刻领悟与践行。每一次交流碰撞,都让我从资深同事的宝贵经验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自我。
展望未来,共绘“肝胆”新篇章
“大医精诚、肝胆相照”。回望过去,我与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并肩同行,共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我深知,每一步成长都来之不易,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展望未来,我充满信心。医院发展越来越好,我也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为患者的健康撑起一片蓝天。这就是我的工作经历,更是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不断前行、守护生命的真实写照。
初审:宋显禹 王润明 杨 赫
复审:李晓明
终审:张皞男 郭 伟
摄影:孙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