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有爱|肝病内科九疗区:温情不止于治疗,“无血缘羁绊”在这里悄然生根
在医院里,护士不仅是医疗护理的执行者,更是患者身心康复的守护者。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内科九疗区的护理人员,以春风般的关怀浸润每一寸病房空间,护士们用耐心、细心和爱心将责任化为点滴行动。这份无微不至的付出,不仅编织成患者与医院之间最温暖的亲情纽带,更让无数患者从病痛中重拾希望。
胜似儿女:给超重患者“家”的温暖
患者古阿姨(化名)现年70岁,是肝病九疗区的“老朋友”。每当她入院治疗时,老伴总会握着护士们的手,略带歉意地说:“又要麻烦你们了。”
原来,古阿姨因肝硬化导致体重增至250斤,翻身对她而言如同“移山”般艰难,年迈的老伴根本无力独自帮扶。护士们见状,便主动承担起这份“重任”,每天定时为古阿姨轻柔翻身,细致涂抹痱子粉预防褥疮。此外,每日护士们还为古阿姨按摩僵硬的大腿;就餐时,护士们像照顾年迈的“父母”一般,一勺勺喂饭,耐心调整食物温度;更换护理垫时,动作迅捷又体贴。
在20天的住院生活中,护士们细致的照料令古阿姨感动不已。出院那天,她紧紧握住护士长张兴媛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出院后,她逢人便夸九疗区护士们如何把最繁琐的护理化作充满温情的日常,称赞护士比自己的儿女还“亲”。古阿姨的故事,化作医院最温暖的“流动名片”,在邻里的谈笑间悄然传递,将白衣天使的温情故事播撒进每个人的心田。
暖如亲人:昼夜守护癫痫病患者
患者王阿姨(化名)现年61岁,有肝硬化及癫痫病史。因家庭经济压力,其老伴张大爷(化名)需外出务工维持生计,无法长期陪护。考虑到癫痫发病的突发性和危险性,若无人及时干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张兴媛护士长为患者制定了细致的照护方案:每日派专人协助订餐,确保王阿姨膳食营养;夜间安排护士昼夜轮流值守、就近陪护,以防患者出现坠床意外。针对患者癫痫发作时可能出现的咬伤风险,医护人员特制了用纱布包裹的金属防护勺,以备紧急使用。
护士们暖心的照料令张大爷很受感动,他夸赞护理团队的贴心照料不仅缓解了老伴的医疗风险,更让他感受到温暖与安心。
这些暖心医患故事在病房的晨昏交替中静静流淌,凝结成护患之间最珍贵的无声契约。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内科九疗区的护士们以专业为脊梁,以温情为羽翼,将日常的护理化作传递暖意的桥梁,让孤独的治疗旅程生出亲情的温度。护士们将每一句承诺化作脚踏实地的守护,用专业筑起生命的堤坝,用温情点燃希望的灯塔。让每一份被托举的生命,都能在春风般的呵护下,触摸到曙光中跃动的生机,感受人间最真挚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