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 她们将重症肝衰竭患者从死亡线拉了回来
“尊敬的内科二疗区全体医护人员,在你们无微不至的治疗和护理下,我母亲的病情已经明显好转,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孙海英主任、刘淑荣医生及王娜护士长看到这封感谢信后心中百感交集。信中提到的患者是一位重症肝衰竭病人,原本已治疗无望。入住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后,在内科二疗区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硬是将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挽救生命:开辟绿色通道
郭阿姨(化名)今年60岁,几个月前,突然出现身体乏力、腹胀、黄疸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她甚至无法站立。为此,家人带着郭阿姨前往北京就医。经过8天的治疗,郭阿姨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当地医院医生对家人说:“你们带她回去吧,多陪陪你母亲,别留遗憾。”
医生的话令郭阿姨的家人大受打击,但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家人决定最后搏一把,遂带郭阿姨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内科二疗区进行治疗。
但此时内科二疗区床位紧张,恐怕无法收治郭阿姨,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几乎陷入绝望。
“一切要以患者生命为先”,孙海英主任和刘淑荣医生立刻将情况向院领导汇报。院领导了解到郭阿姨的情况后,立刻作出指示: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并进行全力救治。
当看到郭阿姨被送进内科二疗区病房的那一刻,家人已经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了。
悉心治疗:病情开始好转
郭阿姨入院后,孙海英主任和刘淑荣医生立即进行会诊。经过多方面的检查,发现郭阿姨肝极度衰竭,已经无法行走只能卧床,还患有高度黄疸,胆红素浓度指数高达600,并伴有呼吸困难,胸腔、腹腔均有积液,刘淑荣医生诊断结果为重症肝衰竭。
刘淑荣作为郭阿姨的主治医生,根据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3天后,郭阿姨的黄疸指数开始下降,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也开始减少,病情开始明显好转。21天后郭阿姨的胆红素指数降到100,胸腔、腹腔积液也开始减少接近消除状态,并且还能下床行走了。
看着她的身体状况朝康复方向发展,刘淑荣松了口气,这表明,郭阿姨已经被她们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
贴心护理:鼓励患者重获新生
治疗为本,护理为辅。郭阿姨入院治疗时,皮肤严重感染,甚至出现红臀症状。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王娜护士长每隔一个小时就来监测她的生命体征,并帮助郭阿姨翻身。
除了日常护理,王娜还不断鼓励她战胜病魔,给予心理上的安慰。郭阿姨可以进食了, 为了调节肠道菌群恢复均衡,主治医生建议她多喝奶制品。每次郭阿姨进食时,王娜都会亲手将奶包装撕开,再小心地送到郭阿姨嘴边。
在贴心的护理下,郭阿姨的气色一天比一天好,脸上浮现了许久未见的笑容。
写感谢信:流露真挚感激之情
原本被“判定”医治无效的母亲,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内科二疗区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护理下逐渐走向康复,令郭阿姨的家人感动不已。为了表达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郭阿姨的家人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医生办公室,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
医者仁心济百姓,妙手回春获新生。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在多年发展中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建院方针和服务理念。未来,医院将继续为挽救重症肝衰竭患者生命而努力,为春城百姓肝胆健康保驾护航,为实现健康长春贡献“肝胆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