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高一筹 | 放射科:借高质量发展之势,以科技创新为翼振翅高飞
心脏的外形像颗饱满的桃子,肺脏则像两片薄薄的叶子……得益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医生借助放射科影像仪器,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体内五脏六腑的形状。
“其实,为患者进行各类检查仅是我们科室工作中的一项,如今的放射科还担负着放射诊断、放射介入治疗等多项重任,已经发展为一个集检查、诊断、介入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放射科主任尚祥武自豪地介绍道。没想到,CT、磁共振这些“大家伙”也能担负起诊断的重任,那么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放射科的介入治疗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尚祥武主任一起了解一下吧。
精准诊断:让病灶“无处藏身”
“所谓放射诊断,就是利用X线穿过人体,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达到诊断的目的,属于活体组织器官视诊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物理诊断方法。”据尚祥武主任介绍,放射诊断包括X线诊断、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射体层成像(ECT)和介入放射等诊断技术。自1998年进入医院工作,尚祥武主任一直在与这些大型仪器打交道。2023年8月,医院肝病多学科(MDT)诊疗中心正式启动。作为优势学科专家,放射科在会诊中担起医学“侦察兵”的角色。得益于仪器的协助,患者的人体解剖结构得以清晰地展现在临床医生面前,令隐藏的病灶“无处可躲”,从而为患者制定更精准更有效的手术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高端仪器:让微观世界清晰呈现
在医学影像技术诞生前,医生往往需要开腹探查,才能了解人体各脏器和组织结构的具体病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产生,在CT、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协助下,人体的每一根血管甚至每一区域的组织细胞都清晰可见。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放射线科可谓设备齐全,现拥有GE1.5T核磁共振机一台、联影64排螺旋CT两台、医用线摄影仪联影uDR一台,以及GE540大平板血管造影机(DSA)一台。使用和日常维护好这些仪器,需要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技术团队。目前科室共有20人,其中医生12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7人、医师2人,护士4人,技师4人。
介入治疗:让患者生存期有效延长
据尚祥武主任介绍,放射介入治疗可以说是无法接受开腹手术患者的福音。在影像的引导下,医生可以通过微创的介入治疗帮助患者精确消除病灶,延长生存期。数年前,医院肝病内科七疗区曾转来一名患者做介入治疗。该患者被诊断为布加氏综合征,这是一种由诱发病因所致肝静脉和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门脉高压症。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介入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式。在医学影像的精准引导下,尚祥武主任和手术团队采用颈静脉和股静脉的穿刺方式,上下两条路同时进行。在门静脉之间的肝脏内为患者打通一个隧道,在中间放置支架,使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形成一个通道,以此来缓解门静脉的压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手术顺利完成。
得益于科技的羽翼,放射科在患者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化和云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今的患者不必远赴各地去找名家诊断,只需将从放射科得到的详细检查报告传给相关专家,就能得到详细的诊断和指导意见。展望未来,尚祥武主任希望科室的设备能及时更新换代,希望有更多影像学专业同事加入进来。同时他深知,作为颇具技术含量的医技科室,科室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开阔视野,才能紧跟医学技术发展的潮流,才能将新技术、新思路融入工作中,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初审:尚祥武 王润明 杨 赫
复审:曲洪波
终审:张皞男 刘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