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让最普通的陪伴缔造最伟大的爱
家,是幸福的港湾,是成长的避风港。家,也是迎来生命终结的最好场所。许多在弥留之际挣扎的人们,不愿在冰冷的仪器和刺鼻的药水中告别人世间,更希望在温暖的家中迎来人生的谢幕,这一需求使得安宁疗护有了延展服务的契机。为此,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安宁疗护疗区主任何敏率领名医工作室成员以深入社区、养老院的形式力争将服务前移。在此期间,何敏主任应两位好友的请求,成功帮她们完成安宁疗护居家指导,帮助她们的家人在家中安详离世。下面,就由两位受益者分享她们的亲身经历,阐释安宁疗护为什么能将最普通的陪伴缔造为最伟大的爱。
顺其自然,牵着她的手陪伴至谢幕
我叫刘芸(化名),是一名地产工作者。在长春市缓和医学专委会第一届清明论坛上,我与何敏主任相识。因为同样热爱安宁疗护事业,我们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几个月后,我的婆婆因宫颈癌晚期病情恶化,浑身没有力气且非常嗜睡。婆婆已是83岁高龄患者,再进行抢救只会给老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家人经过商议,决定让老人家在家中度过最后的时光。虽然我也了解许多安宁疗护的理论知识,可真正进行实际操作,还是有些找不到头绪。于是,我马上联系了何敏主任。
“你可以让阿姨转到我们医院的安宁疗护疗区啊,我们这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守护。”何敏主任听完我的请求,立即发出入院邀请。“谢谢您,何主任。我婆婆家离长春实在太远了,老人恐怕经受不起路途奔波了。”了解了我婆婆的情况后,何敏主任便通过电话对我进行远程的安宁疗护指导。我按照她的指导,尽量不去打扰婆婆休息,在其清醒时在床边握着她的手,回顾以往美好时光。4天后,婆婆进入弥留之际。何敏主任再次指导我平静地握着婆婆的手,让她在告别之际也感到家人最后一丝温暖,并在房间播放诗朗诵或柔和的音乐。当天,婆婆直到最后一刻我也没有撒开她的手,因为我的陪伴她是能感觉到的。婆婆走得很安详,甚至嘴角略带微笑。这次指导,使我对安宁疗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充分感受到它独特的人文魅力,衷心感谢何敏主任的指导,也使我们全家人经受了一次生命关怀的洗礼。
延展服务,走进家中进行疗护指导
我叫董蕊(化名),同样也是在清明论坛上与何敏主任相识并成为好朋友。一年后,我的父母身体状况先后恶化。父亲90岁,是一名肺癌晚期患者。母亲91岁,是一名乳腺癌晚期患者。父亲先病倒了。因为老两口之前有过嘱托,希望在家中离世,所以,我及时打电话向何敏主任求助。按照何敏主任的指导,我尽量陪伴在父亲身边,与他回忆从前的幸福瞬间。父亲在离世前一晚,握着我的手,吃力地说:“这一辈子很幸福,没有遗憾。”这令我十分震撼,亲身感受到安宁疗护的人文关怀带给逝者的释然。
父亲走后,母亲也熬不住了,甚至无法正常进食。我想给老人下鼻饲管,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争执不下,说服不了母亲,我只能再次向何敏主任求助。当时正值寒冬,何敏主任表示很牵挂老人家的病情,想亲自过来看看。原本我以为何敏主任只是说说,没想到她竟然真的来了。当我打开房门,看到她站在门外的那一刻,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何敏主任查看了母亲的情况后,同意母亲拒绝下鼻饲管的主张,她认为,老人家有保留尊严逝去的权利。随后,她给母亲测血氧、血压,又指导我怎样协助母亲坐卧,防止出现褥疮。大约半个月后,何敏主任再次到家进行指导。当时母亲的状况很不好,已经下了胸腔引流管。何敏主任指导我如何放胸水,如何对引流管进行维护,并且叮嘱我,如果老人家血压持续降低,就要及时准备后事了。几天后,母亲还是走了,但走得很安详。由于何敏主任的指导,母亲可以说是不留遗憾、了无牵挂地安然离开。非常感谢何敏主任的上门指导,感谢她将“最后一公里”的安宁疗护延伸到百姓家中。
任重道远,将这片爱洒向每个角落
何敏主任成功完成安宁疗护居家指导的事也得到相关人士的表扬和赞赏,长春市医学会秘书长张晓昆还发短信向何敏主任表示祝贺,为其对安宁疗护事业的执着大加赞赏,并希望她能够将经验推广开来。
何敏主任也感到很欣慰,通过帮助两位好友的家人在专业的疗护指导下安详离世,她和团队也获得了安宁疗护居家指导的宝贵经验。何敏主任认为,既然安宁疗护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爱,那么,这种爱就不应该局限于疗区病房,应该不断向社区、养老院,甚至居民家中延展,安宁疗护服务最终应该辐射所有有需求的地域。实现这一目标可谓任重道远,为此,何敏主任愿与名医工作室成员继续奔波在一线,让更多人了解安宁疗护,让爱洒向更多需要的人。
初审:何 敏 王润明 杨 赫
复审:曲洪波
终审:张皞男 刘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