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地理④|平泉路十七号:于烟火寻常处寻旧日医者痕
秋风裹着凉意掠过长春市平泉路
不远处的动植物公园里满是热闹
“雪饼猴”的身影引着游客围拢
笑声、快门声顺着风飘过来
落在街边的水务集团办公楼
平阳社区办事处
以及翔海小区错落的住宅楼墙上
回溯荣光
没人会特意驻足细想
这片烟火气十足的土地上
曾矗立着长春市传染病医院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前身)
近半个世纪里
无数医者在这里
守着春城百姓的健康
如今,医院旧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唯有翻阅过往
才能看见那些藏在时光里的
坚守与荣光
医者初心
1953 年,医院从北安路
迁到平泉路十七号
52400平方米的院落里
首次按传染病防治标准建起了病房楼
这在当时是件大事
标志着长春的传染病防治事业
迈上了新台阶
那时的院子格外整洁
丁香、杏树、海棠、樱桃树郁郁葱葱
整整齐齐的榆树墙绕着楼宇
春天花开时,满院都是香气
说是“风景线”一点不为过
可这“风景线”里
藏着医者们紧绷的弦
上世纪50年代传染病高发
白喉、麻疹接连流行
从医护到工友
人人都把就诊流程刻在心里
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
患者一到
总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护士们熬得眼睛发红
啃口干粮就接着忙
看着患者康复出院
比什么都开心
白求恩精神就这样
在病房里、走廊上,一点点扎了根
探索成长
日子一天天流逝,医院也渐渐成长
1956 年,它正式更名为
“长春市传染病医院”
除了收治国家规定的
25种甲乙类传染病
还扛起了肝炎、结核病的救治任务
1958年全年收治病人5998人次
这在当时是个让人惊叹的数字
上世纪70年代
乙脑成了百姓新的“劲敌”
这种病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
一流行就牵动着全城的心
长春市传染病医院
责无旁贷地扛起救治重任
1974年乙脑高发病房爆满
医生护士就把礼堂、办公室
腾出来当临时病房
他们几乎吃住在医院
不分昼夜守着患者
那会儿乙脑治疗还在摸索阶段
医者们就一点点总结经验
琢磨出“三关法”对症治疗
成了抗击乙脑的“利器”
救回了不少人
也是这一年
解放军空军基地肝炎流行
医院代表吉林去支援
赢得了满满认可
跨越腾飞
1978年改革春风吹遍全国
医院也迎来了新活力
1979年新建制剂室、净化池、托儿所
平整路面、重新绿化
让医院功能更全、环境更好
到了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
医院又开启了改革之路
年轻干部崭露头角
职工积极性高涨
药品采购也更透明规范
直到1995年至2003年
伴着千禧年的钟声
按照市政府部署
医院从平泉路十七号出发
走向了如今的景阳大路2218号
如今再站在平泉路十七号
水务集团的办公楼里人来人往
翔海小区的居民牵着孩子散步
平阳社区办事处的窗口灯火通明
没人知道这里曾有过满院的花香
曾有过医者们忙碌的身影
曾有过无数生命重获健康的喜悦
但那些故事从未消失
它们藏在这片土地的记忆里
等着我们
一次次提起、一次次铭记
预告:下一期“肝胆地理”,我们将驻足长春市绿园区景阳大路2218号——这不是一次“寻找旧址”的旅程,而是一场“奔赴当下”的回望。这里是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的现址,亦是无数先辈医者梦想落地的地方。
我们会走进这座现代化专科医院,看它如何接过过往的接力棒,在肝胆疾病防治的道路上踽踽前行,看那些刻在岁月里的坚守,如何在今日绽放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