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援藏路,他带动家人亲友情融雪域高原!
2016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外科医生雷振春跟随吉林省的援藏队伍再一次奔赴遥远的边疆,开启了3年的援藏生活。调查、走访,诊病、送药……3年的时间,在雷振春的带动影响下,他的家人、亲戚、朋友也加入到援藏的队伍中,写下了一个个朴实而感人的故事。“来青藏高原为什么,在青藏高原干什么,离开青藏高原留下些什么?”这是这一家人对自己深深的追问。
近300名孩子收到爱心礼物
10月的日喀则情暖如春,一如定结县两所学校五年级二三百名孩子拿到礼物时喜悦的笑脸。书包,文具盒,彩笔,足球、篮球……这些都是雷振春给大家准备的礼物。3年,雷振春的援藏壮举不仅没有被家人拖后腿,相反,他带动了全家人都来关注藏区人们,并带动家人发起了一次为藏区小朋友捐赠文具的爱心活动。
岳母拿出2000元积蓄参与活动
这次爱心活动的发起,最初与他岳母的一个美好的心愿有关。在今年暑假全家人去西藏探亲之前,岳母就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2000元钱,想用这些钱为藏区的孩子们买袜子。受这一想法的启发,雷振春的妻子通过美篇发起了为藏区小朋友送文具的爱心活动。一传十、十传百……这个爱心满满的行动迅速得到了亲朋好友的积极响应,近百人参与其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孩子们献上一份爱心。最后,加上岳母的2000元钱一共募集到1.5万元钱。他们用这些钱为孩子们买来礼物。
女儿与藏区小朋友结成帮扶对子
雷振春年仅11岁的女儿也加入了这次活动中,她也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并跟妈妈一起为小朋友们挑选文具,还与藏区小朋友结成了帮扶对子,以后会经常相互学习和交流。女儿的这份爱心和热情,也是雷振春最愿意看到的。
这次援藏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雷振春说,他要做的还有许多,因为藏区还有那么多被疾病困扰的藏民需要他、等着他。为此,他愿意竭尽全力。他说,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群众最需要他的地方,为无数边疆群众解除病痛,是医者的责任,也是医者的荣耀。他就是这样用自己执着追求谱写了一曲浓墨重彩的生命赞歌。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援藏医生——他是名有爱心、肯专研、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雷振春是一位有爱心、肯专研、有着高尚医德的好医生。2000年大学毕业后,雷振春被分配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工作。从事肝胆外科工作18年来,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腹腔镜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技术,率先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填补了医院此项手术的空白。
他常常像家人一样关心、帮助和安慰那些重病患者,为了给术后患者科学补充营养,雷医生经常会从家里熬营养粥带来给患者,患者及家属很感动,亲切都管他叫“雷大厨”;他的兜里总是揣着一个小记事本,上面详细记载了他管过的每一患者,什么时候该复查了,什么时候该换药了,家里有什么困难了,他都记得很清楚。
每次灾难发生之后,灾区人民最紧缺的就是医疗资源,雷振春多次挺身而出。他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雷振春主动报名参加了吉林省第八批对口支援黑水县医疗防疫队,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医院,进行地震后医疗卫生恢复重建的支援工作,使当地医生对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肝胆外科常见手术技巧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克服家中困难去援藏三年
2016年,雷振春跟随吉林省的援藏队伍奔赴遥远的边疆,为西藏人民解除疾病之苦,这一去又将是整三年。在援藏临行那天,雷振春身披红花,脸上露出了骄傲和自信的笑容,这时大家才发现,送行的队伍中没有看到他的家人,大家关心地问雷医生,怎么没看到你的家人呢?雷振春默默地说:“老妈身体不太好,爱人和孩子去照顾老妈了。”
原来,雷振春的父亲是一名口腔医生,因肺癌已经去世多年,家里母亲身体不好,女儿还小,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影响他选择支援藏区群众的决心。雷振春表示,作为医生,见过无数的生老病死,所以对艰难困苦便没有那么惧怕。“越是边远的地区越是需要我们,我们不能给肝胆人丢脸”。
带氧气袋和监护仪为藏民诊病
他来到西藏后,他不顾身体劳累和高原反应,马上进入藏区居民家中了解情况,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走访,雷振春医生总结出了为群众对症治疗,合理用药的经验,许多藏群众的病症得到及时的治疗。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高原反应严重威胁到了他的健康,他总感觉两支胳膊没劲儿,活动后气喘,呼吸困难,腹胀、恶心、吃不下东西,于是病倒了。为了适应高原环境,他每天不得不带着氧气袋和监护仪克服困难,为藏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身体状况好些后,他每天徒步到很远的乡下藏民家里,为藏族同胞诊病送药,这一走就是半年。
援藏期间,雷振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为藏区群众解除了很多疾病之苦,每当他们下乡调研时,群众都在自家门前顶着烈日在风中,在路旁等候他们,就为了为他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斟上一碗热乎乎的酥油茶。淳朴的藏民,不会听、说汉语,但热热的酥油茶使他们彼此的心拉得很近很近!援藏期间他黑了,也瘦了,但却得到了藏民们满满的信任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