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从医路,她透过职业光环更能感受到责任与使命
从小她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就充满了向往,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她曾觉得一身白大褂是那样神圣。22年一路走来,透过这个职业的光环,她深刻地感受到的是责任和使命,她就是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十三疗区主任孙海英。
22年有风雨和艰辛也有成就和自豪
孙海英于1996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22年了,这22年来,她始终都工作在一线。说起为何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孙海英说妈妈就是一名医生,从小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就充满了向往。虽然妈妈工作很忙而且辛苦,但是在她看来,医生作为“白衣天使”,挽救生命是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最终孙海英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报考了医学院,实现了她当医生的梦想。
22年过去了,一路上有风雨和艰辛,也有成就和自豪。如今她对这份职业有着更深刻的感受:医生的工作很辛苦,不仅平时加班加点,工作时间长,而且需要一生不断努力学习,参加各种考试。“现在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要求越来越多。最重要的就是不允许犯错,因为生命是开不起玩笑的。”透过这个职业的光环,她现在更能深刻的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自己的孩子生病时,她却在给别的患者看病
在孙海英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让她难忘的经历。2003年的“非典”,2006年麻疹的爆发,每年都会流行的手足口病……每当一些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就会完全处于备战的状态。而每一名医护人员此时就如同战场上的一名战士,即便冒着风险,也要义无反顾地往前冲。她清楚地记得,2006年麻疹大规模爆发时,疗区每天接收20多名小患者,疗区里有100多个孩子需要诊治,每天光查房就要从上午8点查到11点。那时,她和疗区的医生常常一天一夜不回家,整天守护着这些生病的孩子,抚慰家长焦虑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三个月,孙海英只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奶奶家。直到今天,孙海英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有亏欠。“很多人会觉得当医生真好,家里老人孩子看病可以不去医院,然而事实上是,家里老人孩子病了,医生往往顾不上陪在他们身边,因为有更有多的病人在等着看病。”
治好患者的肝病,小伙子当场哭了
孙海英所在的疗区主要以治疗肝病为主。在患者的心中,她是一位很有耐心的医生,从来不嫌麻烦,总要仔细把病情跟患者讲个明白。同时她也是一位没有私心的医生,她总会把最真实的病情交待给患者,既不会夸大也不会隐瞒。如果无需治疗的,她也会直接跟患者说。孙海英曾接诊过一位乙肝大三阳的患者,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患病后,小伙子一直很有压力,当初,以他的优异成绩本来可以留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可是最终却选择回到家乡。可是没想到几年后还是发病了。
孙海英为他设计了治疗的方案,小伙子的病最终痊愈了。在拿到最后的检验报告的那一天,小伙子当着她的面哭了,说:“如果早遇到您就好了,我就不用那么委屈自己了。”孙海英说,她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因为患了肝病之后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每当为他们解决了疾患,她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和愉快。孙海英说自己很适合当一名医生,源于对这份职业的崇敬与热爱。虽说很多人都只看到医生的辛苦,但在为病人减少痛苦和挽救生命之后看到自己的力量,这种成就感,会让自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