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这种手术让肝移植患者看到新希望
新闻回顾:6月6日,一条“废弃肝”变“救命肝”的新闻引发全网关注。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医生从成年男性肝病患者身体切除的病肝,通过重建修复形成一个新的小肝脏,并通过手术成功移植到一名5岁女性患儿脾窝部位,使其恢复了正常的肝脏功能。患儿术后恢复较好,影像学监测显示她的移植肝生长良好。
“这种手术对国内肝脏移植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内科十一疗区副主任李君熹说:“通过对病肝进行重建修复,并移植给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供肝紧缺的问题,从而为更多患者赢得生机”。
“废弃肝”移植需符合哪些标准?
李君熹副主任介绍,肝病患者治疗时,有时需要切除部分肝脏组织,这部分切除下来的肝脏组织就被称为“废弃肝”。将“废弃肝”移植给患者,需要对受者进行详细的风险讲解以及全面的心理状态评估,确保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外,这种手术对供体“废弃肝”也有严格的标准。具备器官功能:“废弃肝”必须具有一定的器官功能,以确保可以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和氧气输送。无感染:不能有感染,不能存在肝炎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无肿瘤:不能存在恶性肿瘤,以确保移植后不会引发患者其他疾病发病。
如何重建修复“废弃肝”?
首先,要获取“废弃肝”。一般来自于器官捐献者,捐献的肝脏会在低温下保存,以保持其功能。其次,要对“废弃肝”进行清洗和修复,以确保其安全和可用性。再次,“废弃肝”的血管会被连接到受体肝脏的血管,以确保其血液供应和氧气输送。而后,患者胆管也会连接到受体肝脏的胆管,以确保胆汁的正常流动。最后,重建修复后的“废弃肝”会被移植在受体肝脏旁边,以帮助其逐渐恢复功能。医生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肝脏功能,以确保移植获得成功。
哪些患者不适用“废弃肝”移植手术?
严重全身疾病:患有癌症、心脏病等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不适合接受该手术。因为疾病会增加手术风险,并对患者康复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感染:患有严重感染的患者。此类患者需在移植前控制好感染,以避免手术风险和移植后的并发症。无法耐受免疫抑制药物:患者无法耐受免疫抑制药物,可能会导致术后身体产生副作用和并发症。李君熹副主任表示,“废弃肝”移植手术为国内肝脏移植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这充分表明,国内肝胆病医生为挽救患者生命一直在临床实践中努力探索,以便找出更有效的肝移植方法。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公立非营利性肝胆疾病专科医院,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将紧跟同行的步伐,认真总结临床经验,刻苦钻研,力争从实践中发现更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造福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