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也会“昏迷”?医生:突然“变傻”要当心肝性脑病
肝脏还能“昏睡”?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存在的医学现象——肝性脑病。当肝功能亮起红灯,毒素向大脑积聚,由此引发的性格突变、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脑病”问题,都是肝脏功能“罢工”所导致的神经精神系统异常现象。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内科一疗区副主任吕伟表示,肝性脑病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肝昏迷,如果肝病患者没精神总想打瞌睡、黑白颠倒、不会数数,或忽然间烦躁不安,就要小心这可能是肝性脑病发出的信号。
什么是肝性脑病?
关于肝性脑病,吕伟副主任解释道,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有严重肝病的患者,由于其代谢紊乱和解毒能力下降,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并呈现出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多数情况下,肝性脑病发生于有基础肝病、肝硬化或肝衰竭的病人身上。早期发作时,有性格的改变(欣快或沉默少言,烦躁或淡漠);进一步发展时,可发生精神错乱、行动异常、定向障碍(时间、地点、是谁等分辨不清),两手或呈扑翼样抖动;晚期发病会出现嗜睡、昏睡、昏迷、丧失疼痛反应等症状。起病急骤的肝性脑病患者,可在数日内迅速进展,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肝性脑病?
1.突然出现肝病症状加重,如黄疸、腹水加重、胃纳减退、皮肤黏膜有出血倾向、少尿等情况,此时表示肝功能损害严重,肝脏对代谢产物的解毒能力降低。
2.肝硬化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和黑便,这是因为积聚于肠腔中的大量血浆蛋白,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氨,吸收入血并进入大脑,抑制脑细胞正常功能和能量代谢。
3.肝硬化腹水病人在大量利尿药和腹腔穿刺大量放腹水后,可发生低钾性碱中毒,产生过多有毒性的氨,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4.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病人的高蛋白饮食也可引起肝性脑病,这是因为大量的蛋白质在肠道中分解后,不能被肝脏解毒、代谢所致。
5.如果肝硬化病人继发细菌感染、便秘、尿毒症,或随意服用安眠药物,以及在手术中麻醉给药,均可加重肝脏损害、促使毒性产物增多,从而诱发肝性脑病。
肝病患者如何防治肝性脑病?
首先是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识别并消除导致疾病的诱因,如处理严重感染、出血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其次是调整饮食习惯。对于肝脏解毒能力较差的病人,严格控制蛋白的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降低氨的生成。再次是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对症降氨治疗,如口服抗生素、补充支链氨基酸,也可服用镇静类药物;有肝硬化腹水或下肢水肿的患者,谨慎使用利尿药物。最后,吕伟副主任提示广大肝病患者:肝性脑病重在预防,平时应尽可能避免一切诱因保护肝脏,如要进食细软食物,不要大量进食高蛋白饮食;在医生指导下利尿,增强体质,预防感染,保持排便通畅;避免食用损肝肾和镇静、安眠类药物。只要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及时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初审:吕 伟 王润明 杨 赫
复审:曲洪波
终审:刘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