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线上的微毫之战:一次挑战极限的ERCP手术
近日,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消化内镜科接受ERCP治疗后,患者汪先生(化名)显得格外轻松,困扰他15年之久的上腹疼痛终于消失了。实际上,治疗过程并不轻松,尤其是在ERCP术实施过程中,焦健医生和团队成员甚至在数毫米细的胰管内利用细如发丝的导丝几次与导管进行对接,才彻底帮患者消除病灶,可谓是完成了一台“针尖上”的微创手术。
15载求医,他终遇生命之光
汪先生今年61岁,由于长期过量饮酒,致使身体遭受伤害。多年前,他曾感到上腹部频繁有疼痛感,发作起来更是疼痛难忍。15年间,为治病他曾辗转多地医疗机构,但效果都不理想。去年9月,汪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消化内镜科就诊,期望借助腔镜治疗的帮助彻底解决顽疾,焦健医生接待了他。
患者病情,ERCP术成首选措施
医学影像等检查显示,患者同时存在慢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胰管结石伴胰管扩张等多种疾病,胰管走行异常且肝功黄疸指数增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淀粉酶增高。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焦健医生确诊其患有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胆管炎,胰管结石并胆源性胰腺炎。在经过多学科(MDT)诊疗中心的会诊后,专家们认为需内镜治疗性ERCP术为患者进行治疗。随后,焦健医生在科室资深消化专家邹永军指导下,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应急方案。
胰管内“舞蹈”,导丝导管精准对接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焦健医生在陈雁、高春净、陈非、孙继红等团队成员的配合下开始实施ERCP术。焦健医生和团队成员在完成胆总管及胰管取石的过程都较为顺利。但是,在进行胰管支架置入时却遭遇了“拦路虎”。治疗中造影发现,患者存在较为罕见的主胰管走行反向成角崎型,致使导丝不能正常通过狭窄段达胰管远端,副乳头狭小,单纯经副乳头插管困难。面对此情况,焦健医生通过主胰管调节导丝方向反向达副乳头开口后,与团队成员在腔镜下完成了头端直径仅2毫米的导管与导丝对接,从而顺利完成胰管支架置入术。经过大家数小时的努力奋战,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各种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完全缓解,病情逐渐好转。
超越自我,医术与经验的巅峰
手术虽然顺利完成,但焦健医生对手术艰难的过程至今印象深刻。
“该例手术胆胰管走行异常,给主胰管远端插管造成了困难,由于副乳头较小且开口狭小,单纯副乳头插管很难成功。因此,进行导管与导丝对接就成为整台手术成功的关键。这种复杂的手术要求术者精准操控,与团队成员配合高度协调,稍有差池都无法实现导丝与导管对接。虽然有腔镜的协助,但我们更多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及对内镜操作超高感知度,最终顺利完成对接,攻克难关,实现超越自我。”
迎难而上方显医者本色。此例复杂多样性病例的成功治疗标志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消化内镜胆胰管疾病治疗技术再次实现突破,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大大鼓舞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士气,增强了大家应对操作细微腔镜手术的信心。
长久以来,作为长春市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以及省内最早开展胆胰疾病ERCP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消化内镜科全体医护人员一直以精湛的技术服务广大患者,先后完成胃大部切除术后等各种复杂高难胆胰管治疗近千例。今后,科室将以此次成功的手术为榜样,不断钻研医疗技术,总结成功经验,帮助更多患者祛除顽疾重归健康生活。
初审:焦 健 王润明 杨 赫
复审:曲洪波
终审:张皞男 刘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