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肝日科普丨逆转肝硬化:中医三大“密钥”护健康
肝硬化,通俗来讲即肝脏变硬,是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在3月18日“全国爱肝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中医康复科,看看中医如何通过调理体质、辨证论治来应对肝硬化的。
早发现哪些“信号”预示风险?
肝脏如同沉默的“硬汉”,初期一般无症状。如遇到肝部感到不适,可能是纤维化的“信号”,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消化不良及出血等症状。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导致肝纤维化。
早诊断中西医结合锁定风险
面对肝纤维化风险,也不必过度紧张焦虑,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确诊肝纤维化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与中医辨证:
血液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
影像检查:B超、CT观察肝脏形态,肝硬度评估;
中医四诊:通过舌象、脉象及体质辨识,精准判断病机。
早治疗逆转肝硬化三大“密钥”
中医康复科主任褚晓旭表示,中医治疗肝硬化并非简单“抗纤维化”,而是通过纠正体质偏颇,恢复脏腑平衡。
1.温阳益气,振奋机能
针对虚寒型肝硬化腹水,采用附子、干姜等温阳药配伍真武汤、肾气丸,振奋脾肾阳气,促进水液代谢。
2.调和寒热,攻补兼施
对寒热错杂、虚实交织者,选用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等经典方,疏肝健脾、清热化湿。
3.活血通络,软坚散结
以桂枝茯苓丸、膈下逐瘀汤等化瘀通络,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纤维增生。
中医治疗肝硬化注重整体论治、辨证施治,通过多途径综合调理施策,以达到恢复机体平衡、逆转病理进程的目的。
生活中中医养生护肝脏健康
中医养生强调全面调养,多管齐下,以维护肝脏的健康与平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4点:
情志管理:疏肝解郁,避免焦虑抑郁,如练习八段锦、听舒缓音乐等;
饮食调理:忌酒精、辛辣肥甘,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可选用药食同源食材及中医代茶饮辅助,以达平衡养生;
适度运动:每日散步30分钟或练习太极拳,促进气血流通;
定期复诊:每3个月复查肝功、超声,结合舌脉变化调整药方。
中药方应对肝硬化表现出众
中医经方,在应对肝硬化方面表现出众。褚晓旭强调整体观与治未病的重要性。在临床上,他主张针对不同阶段的肝硬化患者,采用相应的中医经方进行防治。
乌梅丸:调和肝脾寒热、缓肝调达,可改善肝硬化者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
半夏泻心汤:调和胃气,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硬化患者的腹胀腹泻等症状。
五苓散: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
真武汤:温阳利水,适用于肝硬化腹水伴阳虚寒湿的患者。
附子汤:温阳逐水,健脾补肾,缓解肝硬化腹水,提高机体免疫力。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中医康复科凭借专业的中医团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全力守护患者的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