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传染,但影响不亚于乙肝——带你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
相信有些医生曾被这样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困扰过:他们既不存在酒精、药物、代谢等造成的肝损伤因素,也未发现感染肝炎病毒,但转氨酶却始终居高不下,一时无法做出明确诊断。很多患者辗转求医走了大量弯路,也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自身免疫性肝病到底是啥病?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内科四疗区孙娜副主任表示,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宣传与普及,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比例逐年下降,然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数量却不断攀升。遇到这类起病隐匿,且非传染途径获得的肝病,应高度警惕患者是否患上了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由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所导致,以肝脏损害和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不同,它并非传染获得,因而不具有传染性。
该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病常因其症状与其他常见肝脏疾病相近,所以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这些症状包括出现黄疸、疲劳、腹痛、皮肤瘙痒、口干眼干、食欲下降等,部分患者还伴有风湿病、胃肠道疾病、肺病、皮肤病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虽一般呈慢性、隐匿性起病,但也可表现为急性发作,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肝衰竭、肝硬化。
哪些人群易患上这种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虽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的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三类。自身免疫性肝病很“狡猾”,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只有通过进一步的肝功能检查才能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4;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群体,男女比例约为1:9;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则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之例约为2:1。
自身免疫性肝病如何治疗?
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常用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肝移植手术,具体治疗方案依据患者疾病类型而定。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有所区别——
1.自身免疫性肝炎:采取一线免疫抑制治疗的方法,成人患者优先选择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
2.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熊去氧胆酸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物,6~9个月内大多数患者有所改善。此外,免疫抑制剂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等剂量的熊去氧胆酸可改善患者的肝脏生化指标、肝纤维化程度及胆道影像学表现。此外,视患者是否合并皮肤瘙痒、脂肪泻、维生素缺乏、骨质疏松症等症状,可给予其个体化治疗。
尽管自身免疫性肝病很难完全治愈,不同疾病类型的预后情况也存在着差异,但应用药物可实现缓解。若早期诊断且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预后良好;少数人群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考虑肝脏移植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病虽然无法根治,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滥用药物及成分不明保健品,避免接触细菌及有害物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病的发生。对于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医生建议您积极随访复查,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大多数人可改善症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从而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