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做胃镜!为这位又“狠”又暖的医生点赞
最近,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医护人员的朋友圈里,一条浏览量10万+的短视频转疯了。这条1分31秒的视频,显示的是消化内镜科负责人焦健为自己做胃镜的场景。他为什么给自己做胃镜?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里暖暖的。
为与患者感同身受
谈起给自己做胃镜的事,焦健医生说,很多患者因特殊原因需要做无麻常规胃镜。“谈镜色变”,是不少做常规胃镜患者的反应。为什么患者那么恐惧?如何操作能减轻患者不适?基于这些考虑,焦健医生决定亲身体验做无麻常规胃镜的感受。他觉得,只有与患者感同身受,才能更清楚镜头进入到哪里可能会有刺激、怎么操作能降低不适、告诉患者如何配合,从而让检查顺利进行。
▲ 图为焦健医生日常工作场景
做胃镜的感受原来是这样的
给自己做胃镜,焦健医生也是鼓了很大的勇气的。毕竟,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给自己做胃镜。
“当镜头到达咽部、舌后根位置时,的确会有一定的恶心感。不过,趁那一瞬间,做吞咽动作,镜头会顺势进入食管。”焦健医生亲身体验后,觉得常规胃镜并没那么恐怖,只要患者放松,配合医生,都没问题。他说,年龄超过40岁,经常有腹胀、反酸、烧心等症状,或有胃癌家族史的,都应该做一做胃镜检查。
以良好沟通温暖患者
为患者着想,是焦健医生从医21年来一直秉持的理念。无论是在曾奋战过的肝病内科,还是在当下耕耘的消化内镜科,只要是患者的需求,他都尽力去满足。
“医学知识对于患者来说是晦涩的。他们想多了解一些病情,但又担心问不明白。”焦健医生说,他理解患者的想法,明白家属的感受,所以当有患者或家属提问时,他会一点一点解释清楚。如果需要,他把微信、电话直接留给患者或家属,“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及时解答。
他觉得,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更能助力患者的康复。
▲ 图为焦健医生日常工作场景
潜心科普宣传普惠健康
工作之外,焦健医生更忙。忙什么呢?
“我开通了视频号、抖音号和快手号,下班后,研究科普脚本,学着录视频和剪视频,最近剪辑熟练多了。”焦健医生说,这里是他耕耘的另一片天地。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把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传递给更多人,用科技的力量推动健康发展,让更多人拥有健康、收获幸福。
与团队合力努力服务患者
为了患者的健康,焦健医生和他所在的消化内镜科科团队一直在努力,在老专家邹永军的带领下,于省内较早开展治疗性ERCP对胆胰系统疾病诊治;每年开展近千例门脉高压性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建立“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胃镜预约咨询群”,随时答疑解惑,服务患者。团队齐心协力,为呵护市民的健康不懈努力!
▲ 焦健医生和团队合影
给自己做胃镜,与患者感同身受,这是一位为患者着想的医生最朴实的做法。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这是消化内镜科发展的方向,也是焦健医生的心愿,更是所有如焦健医生一样暖心医者共同的夙愿。为此,他们一直在不懈努力!
初审:焦健、王润明、杨赫
复审:曲洪波
终审:刘百坤
摄影:孙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