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乳喂养周——“乙肝宝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在生命的初始,每一个宝宝都渴望得到最纯净、最温暖的滋养。而这份滋养,就来自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母乳喂养。然而,如果妈妈患有乙肝,还能母乳喂养吗?时值第33个世界母乳喂养周,来听听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慧,以及医院母婴阻断门诊的医护人员来为您进行专业解答。
乙肝妈妈喂养,安全有保障
陈慧院长表示,今年“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是“支持母乳喂养 共建生育友好”,重点强调“暖链”意义,呼吁关注那些早产儿及患病婴儿的弱势母亲。其中,特殊人群乙肝妈妈的母乳喂养,正是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指导孕妇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母乳喂养应该极力推崇。因为母乳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母乳的营养也是无可比拟的。同时在哺乳过程中,实际上也是母亲跟宝宝之间最好的情感交流。其次,经过30多年的发展,母婴阻断技术已非常成熟,“乙肝妈妈生下健康宝宝”完全没有问题。实际上,乙肝妈妈母乳喂养同样不存在风险,除非是极个别的早产儿,或者阻断尚未完成等特殊情况。
临床实验表明,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母婴传播的发生率,依据为:乳汁中病毒含量极低;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宝宝经有效阻断措施及注射疫苗,体内已经有了保护性抗体。
陈慧院长呼吁,乙肝妈妈一定要重视体检,同时也发动家人重视体检,定期查乙肝5项,注射疫苗,因为疫苗是对乙肝易感人群最大的保护。
服药后再哺乳,不存在风险
“乙肝妈妈是应该被大力提倡进行母乳喂养的。”母婴阻断门诊医生赵翀解释道,尽管母乳属于体液之一,其中含有微量的DNA,但通过母乳传播的风险实际上非常低。
在临床指导中,仅在两种情况下有所顾虑:第一,当乳头发生皲裂时;第二,婴儿口腔内有溃疡。这两种情况增加了血液接触的可能性,尽管如此,传染的概率仍不高,除非同时出现口腔溃疡或皮肤破损出血。
赵翀说,我们强烈建议乙肝妈妈在产后42至60天之间进行复查,目的是监控因激素水平和免疫力变化可能导致的病毒大量复制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服用药物来抑制病毒。虽然药物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但根据目前的大数据研究,这种影响被认为是可控的,并不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即使是病毒载量高的孕妇,在服药后仍可安全哺乳。
科学安全喂养,注意这三点
那么,乙肝妈妈在母乳喂养时,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母婴阻断门诊护士长王波给出温馨建议。首先,做好按需喂养和纯母乳喂养。如果由于不充分的吸吮导致乳房肿胀或乳汁停滞,可能会引起上皮渗透改变,从而增加乳汁中病毒的含量。其次,在实施母乳喂养或接触宝宝之前,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如手部的消毒、乳头的清洁等。再次,需要呵护好乳房。哺乳时注意宝宝正确的衔接,如果乳头疼痛或变形都说明衔接不良,这会导致乳头的破损,宝宝有可能会吸到血液,增加传播风险。
吉林省肝胆医院作为省内唯一开展实施“长春地区乙肝孕妇母婴阻断公益项目”的医院,自2015年项目落户以来,已为近万名孕妇提供乙肝咨询、检查、用药指导及母婴阻断,阻断成功率高达99.8%,建档7742例。无数乙肝妈妈在这里重拾信心,主动规范治疗,实现健康生育。
初审:王波、王润明、杨赫
复审:曲洪波
终审:刘百坤
摄影:孙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