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篇!我院成为长春市缓和医学新一届专委会主委单位
缓和医学,为面临严重疾病、生命终末期患者点亮希望之光,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学科。
3月28日,长春市医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缓和医学分会换届会议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召开,新一届缓和医学专业委员会诞生。带着希冀,长春市向着建立东北特色缓和医学示范高地目标进发!
换届会议由长春市医学会学术部王翠翠主持。
新一届专委会成立
在与会同道和候选委员的共同见证下,会议通过了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慧担任主任委员,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赵晶等11位专家担任副主任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谷莉娜等23位专家担任委员的决议。
此次专委会换届,是长春市缓和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一个更为专业、系统的交流平台诞生。
长春市医学会秘书长张晓昆一一颁发证书。
助推缓和医学迈向新高度
立足新起点,陈慧主委规划满满。她说,将携手新一届委员,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构建学术发展新格局,打造缓和医学学术交流品牌;拓展疼痛管理、哀伤辅导等领域的临床研究;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
培育专业人才新梯队,申请缓和医学继续教育学分项目;实施“专人培养计划”;建立专家巡讲团。
开创服务体系建设新局面,推动“市-区-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建设;探索“互联网+缓和医疗”新模式;建立多学科协作示范中心,优化肿瘤晚期患者转诊流程。
营造社会支持新生态,制作《缓和医疗知识手册》系列科普读物,培育专业社工队伍。
以“五个一”工程(制定一套标准、培养一支队伍、建设一批基地、开展一系列宣传、形成一套机制)为抓手,共同谱写长春市缓和医学发展的新篇章!
持续基地效应打造全国样板
张晓昆秘书长对新一届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作为全国安宁疗护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多年来,在医院几任领导的重点推动下,已经形成规模和模式,也形成了基地效应,将安宁疗护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更成为全国试点。
新一届专委会的成立,纳入县级医疗机构,增加了心理学科,扩大了影响力和覆盖面。希望专委会在新一届主委的带领下,在今后的5年,通过学术会议、互访等多种方式,交流分享,共同成长。更希望大家,全面努力,获得社会各界更多认可,争取更多医保政策支持,惠及患者,让基地效应持续,打造全国安宁疗护样板。
推动缓和医学规范化标准化
专委会副主委卢义作代表发言。他表示,缓和医学为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点亮希望之光,让生命末期的时光也能有质量、有尊严。随着大众认识的提升,安宁疗护具备基层推广的潜力;他提出,要加强安宁疗护的中医文化底蕴、医护配套力量和争取医保政策深入支持;他期望,专委会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分享临床经验,制定行业标准,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缓和医学专业人才,推动缓和医学在国内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患者提供全面照护。
提高缓和医疗服务可及性
作为专委会秘书,李宁更多着眼于工作细节。她说,长春市在推动缓和医学理念传播和实践探索上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仍面临大众认知度较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和医保政策支持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未来,全体同仁将通过加强多渠道宣传教育、加大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积极协调医保部门,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缓和医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培养一批专业的缓和医学人才,提高缓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共同为长春市的缓和医学事业添砖加瓦。
安宁疗护守生命余晖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缓和医学事业开启于2016年。在医院党委及领导班子精心擘画下,医院成立了舒缓疗区,将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有效融合,致力于癌痛规范化诊疗,至今,已累计为2000余位终末期患者提供有温度的生命末期照护,并让其在无痛、有尊严、安详中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历经9年耕耘,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成功打造国内知名的“长春模式”;科室纳入长春市卫健委“十四五”重点专科规划;医院成为长春市首家安宁疗护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并率先制定了质控标准;荣获长春市首批“名医工作室”称号。何敏名医工作室(安宁疗护科)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跨学科的团队。科主任何敏以深厚的医学底蕴和卓越管理能力,正带领团队不断进步。
未来,长春市医学会缓和医学专委会将继续坚守“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做永不熄灭的灯塔,以温度医学,营造爱的绿洲,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