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医读丨63岁蔡明“胆被摘除”敲响胆囊健康警钟
曾塑造“闲人马大姐”这一经典角色的蔡明老师,深受全国观众喜爱。近日,63岁的蔡明在微博上爆料,自己因长期不吃早餐导致胆囊被摘除,立刻引发了公众对胆囊健康的关注。
“不吃早餐为何会被摘除胆囊?”
“哪些原因会危害我们的胆囊健康?”
……
针对网友的这些问题,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福刚进行了详细解读,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真相:早餐缺失埋下隐患
王福刚医生介绍,蔡明之所以会被摘除胆囊,主要与胆汁代谢异常有关。通常,肝脏会持续分泌胆汁,胆囊则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夜间储存的胆汁胆固醇饱和度较高,若不吃早餐,胆汁就无法及时排出,长期淤积易形成胆固醇结晶,进而发展为结石;此外,进食会刺激胆囊收缩进而排出胆汁,若习惯性不吃早餐,则胆囊会长期处于“休息状态”,胆汁过度浓缩,就会增加结石风险。
解析:多种因素形成结石
一般,胆汁在胆囊和胆管内淤滞,发生沉积,就会形成结石。
此外,包括饮食不规律、高脂肪饮食、肥胖、糖尿病、遗传、肝硬化等原因,都可能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进而导致胆结石形成。
解码:4类群体易患胆结石
女性群体:由于雌激素会影响胆汁酸代谢,因而女性群体胆固醇更易析出(男女发病比例约1:2),女性较男性更易患胆结石。
肥胖群体:较肥胖的人一旦出现胆固醇代谢异常,患胆结石风险概率是常人的5倍。
特殊饮食习惯者:习惯高碳水饮食或长期素食的群体,因缺乏优质蛋白等营养物质影响胆囊正常收缩功能,更易患胆结石。
中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长,机体代谢能力下降,40岁以上的人群胆结石发病率显著上升。
预防:学会4招远离胆结石
三餐规律:按时三餐,尤其早餐应在起床后1小时内进食,以刺激胆汁排出。
饮食均衡: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增加摄入纤维类食物。
补充水分:每日至少应饮水1500-2000毫升,保障稀释胆汁。
适度运动:积极参加运动,每周可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以促进胆囊收缩。
王福刚医生提醒大家,“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的第一口能量,是胆囊的守护天使。吃早餐看似是件小事,却和我们的胆囊健康息息相关。他希望上班族等群体,即使工作再忙,也别让早餐“缺席”,哪怕一个鸡蛋、一杯牛奶,都能给胆囊提供充分的营养。呵护我们的胆囊健康,不妨从一顿早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