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保不保,看了这篇就知道!
听说前阵子五号楼的老赵得了胆囊癌, 没多久就去世了,连手术的机会都没,真的太可怕了,胆囊到底有什么用,遇到问题时,胆囊是保还是切,看完这篇,告诉你答案。
目前,得胆囊癌的人越来越多,不仅预后效果很差,病患总体的5年总生存率只有5%-10%,而且这病好发于亚裔人群!就目前的研究表明,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是学术界公认的两大危险因素之一。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其中恶性病变多为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病理以胰癌最为常见,占比90%以上。
“一个小小的息肉,就这么大麻烦?难道长了息肉就得动手术吗?”其实不是哦,很多临床判断的胆囊息肉,其实是胆固醇结晶;针对胆囊息肉的检查,CT和MRI的结果会比彩超更为准确。首先,息肉的直径超10mm,是公认的手术指征;如果息肉直径<10mm,但伴随着胆囊结石、急性/慢性胆囊炎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话,也是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另外,如果息肉直径在6-9mm之间,但年龄超50岁,出现无蒂性或广基病变、合并硬化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鞥病变,有胆绞痛等症状出现的话,也建议手术切除。
临床上遇到直径<6mm的息肉,一般会建议随访观察,即:定期去医院进行胆囊超声检查。发现初期建议3-6个月的定期随访,如果1-2年内没有明显变化的话,随访观察时间可以适当进行延长。如果随访观察期间,息肉直径增加2mm以上,或出现胆囊恶变的情况,还是要及时进行治疗。很多患者觉得,“保胆”就是简单的保留胆囊,而“切胆”就是切除胆囊,但实际上,保胆、切胆的核心点不是“保留胆囊”,而是“保护胆囊”。不能随便切除有功能的胆囊,也不能一味保留没有用的胆囊。没错!胆囊结石的大小、病程的长短和肿瘤都有一定的关系。直径>3cm的结石,比起直径<1cm,其胆囊癌的危险性增加10倍!病程越长,发生癌变的几率就越高。
“既然胆囊这么容易出事,那趁着还没病变的情况下,一刀切了得了”千万不要!这变成了“因噎废食”。胆囊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胆囊癌很可怕,只要定期进行胆囊超声检查,还是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