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生命尊严,深化学科交流——我院举办2025年缓和医学学术会议
为促进长春市安宁疗护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规范化发展,5月9日,由长春市医学会缓和医学分会委员会与长春市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科委员会联合主办,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承办的“2025年缓和医学(安宁疗护)学术会议”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召开。
长春市医学会秘书长张晓昆,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慧,副院长刘百坤,长春市医学会学术部副主任王翠翠以及长春市缓和医学分会委员会和安宁疗护专科委员会的委员与全市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围绕终末期患者的疼痛管理、心理干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致辞:搭建平台,推动学科标准化建设
张晓昆秘书长主持会议并致辞。他强调,安宁疗护作为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对提升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维护生命尊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对安宁疗护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仍有待提升。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促进多机构协作,推动长春市安宁疗护事业向“全人关怀”目标迈进。
希冀: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人文关怀
作为首届安宁疗护委员会主委单位,陈慧院长在讲话中回顾了医院安宁疗护疗区9年来的发展历程。她指出,安宁疗护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应用,更是人文、心理、社会多维度关怀的综合体现。作为第二届长春市医学会缓和医学分会委员会主委单位,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将持续发挥肝胆病专科优势,探索“医疗—护理—心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并通过跨学科合作优化服务流程。她希望,参会委员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共同推动安宁疗护向更深层次发展,让终末期患者“有温度、有尊严地离世”。
交流:聚焦疼痛管理与心理干预
本次会议特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疼痛诊疗中心主任李贺、长春市第六医院医务科科长兼记忆门诊主任吴琼作主题讲座,分享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
李贺主任以《肿瘤晚期患者和生命老衰终末期患者的疼痛管理》为题,系统阐述了癌症疼痛的评估体系、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及多模式镇痛策略。他结合临床案例,详细解析了止痛药物的选择与非药物干预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吴琼主任围绕《终末期患者及家属和从业人员的心理干预指导》展开探讨。在讲座开始前,长春市第六医院精神科四疗区主治医师雷佳宇带领大家做“肌肉放松操”,让参会人员得到充分的身心放松,也活跃了会议的互动气氛。
随后,吴琼从心理辅导技术、案例分析到行业挑战与未来趋势,提出“身心同护”的理念。她通过典型病例展示心理干预对减轻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的积极作用,并呼吁加强跨学科协作,构建心理支持网络。
研讨:共享经验赋能临床创新
讲座结束后,参会人员就疼痛管理中的药物副作用应对、心理干预中的伦理困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吉大一院疼痛诊疗中心的主治医师张春国和吴琼主任针对提问逐一解答,分享了丰富的实操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诸多可行性建议。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与会者反响积极。
总结:细化实践路径,强化学科协作
会议最后,张晓昆进行总结讲话。
他指出,本次学术会议不仅展示了学科前沿成果,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议。在推动疼痛管理规范化方面,他建议基层医院建立疼痛门诊,借鉴吉大一院多模式镇痛经验,通过跨院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强化人文关怀支持,呼吁医疗机构管理者关注安宁疗护从业人员心理压力,通过制度保障提升团队归属感与职业价值感。
他表示,专委会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根据需求邀请专家开展专项培训,推动安宁疗护事业向“医疗有温度、服务有深度”的目标不断迈进。
本次学术会议不仅展示了安宁疗护领域的最新进展,更强化了从业人员对“全人关怀”理念的认知。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安宁疗护专科建设,为终末期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温暖的医疗服务,践行“以人为本”的医学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