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告白丨波斯湾畔的日记:用爱与专业架起友谊的桥梁
2025年5月12日 科威特 晴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也是我离开长春、来到科威特的第96天。清晨推开窗,波斯湾的风裹着热浪扑面而来,远处清真寺的诵经声悠悠传来,我忽然想起家乡这个时候,长春公园的郁金香该竞相绽放了吧?动植物园的雪饼猴是不是又带来无数的欢声笑语?……手机里刷屏的护士节祝福提醒着我这个特殊的日子,忍不住提笔写下这篇日记——给万里之外的“家”,也给并肩作战的姐妹们。
最香甜的节日礼物
最近诊室里那位总说方言的“矮床阿姨”,成了医疗队的“明星患者”。因为语言不通,每次给她安排治疗都不得不“大费周章”:既要协调英语好的邻床帮忙翻译,又要反复比画确认她的需求。但昨天,她突然拉住我的手,用生硬却清晰的中文说:“谢——谢!”那一刻,我鼻子一酸,差点没忍住眼泪。
这声“谢谢”成了我最甜的节日礼物,它是无数次弯腰核对床位的耐心,是比画到手脚并用的沟通,更是中科两国医护患之间心照不宣的信任。原来,护理的真谛从来不止于技术,而是像张皞男书记说的那样——“用专业传递温度,用行动搭建桥梁”。
最深情的“云告白”
此刻特别想对医院的护理姐妹们隔空喊话:不知道今天门诊大厅是否依然紧张忙碌而井然有序?监护仪的报警声有没有少一些?食堂的护士节蛋糕甜不甜?记得出发前你们偷偷塞给我那包正宗延边辣白菜,说“想家了就嚼一口”,结果在科威特第一次聚餐时,医疗队全体抢着吃,辣得边流泪边笑。
你们总问我“科威特苦不苦”,其实穿着印有五星红旗的白大褂,就像带着“移动的故乡”。唯一遗憾的是,今年不能和你们一起在5·12表彰会上跳那支排练了好久的《护理阵线联盟》了……
最铿锵的“肝胆誓言”
翻到来科威特第一天写的日记,上面还记着院领导班子的殷殷叮咛:“你们是穿着白大褂的外交官。”这3个月来,从参与抢救晕厥患者到获得“杏林远播奖”,从被当地孩子叫“中国妈妈”到教会同事用中文写“平安”——我越来越懂这句话的分量。
请家乡的亲人们放心,凡竹一定守住这份“肝胆本色”:用武汉抗疫练就的坚韧面对挑战,用东北老铁的热忱融化文化隔阂,直到圆满完成任务的凯旋之日!
夜已深,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旋律——隔壁中国餐馆在放《夜空中最亮的星》。突然觉得,我们这些身在异国他乡执行医疗任务的中国护士,不正是这样星星吗?用微弱却坚定的光,照亮异国患者的生命,也连缀成祖国援外医疗的璀璨星河。
晚安,科威特;早安,我的长春。护士节快乐!
——中国(吉林)第17批援科威特医疗队队员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主管护师 孟凡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