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医疗丨精准施治,药物性肝损伤+结核患者获新生
药物性肝损伤(DILI)作为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发,重症时可致肝功能异常、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内科三疗区凭借精准的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治疗方案,辅以先进的人工肝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合并结核病的患者。
此案例充分彰显了我院在疑难肝病救治领域的卓越技术实力与综合诊疗能力,为同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多病缠身:腹胀伴目黄来就诊
患者邱女士(化名),56岁,今年5月发现肺结核,启动抗结核药物治疗。7月出现间断乏力、腹胀,逐渐加重伴巩膜黄染。8月1日,患者因症状加剧就诊于我院肝病内科三疗区。
接诊医生李欣彤经详细问诊发现,患者既往病史复杂:15年前行阑尾切除术,12年前行胆囊切除术,慢性乙肝病史10年,近期确诊肺结核,且伴有30年吸烟史,基础体质较差。入院后经查体、肺部CT、腹部CT、肝穿刺活检及整合既往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凝血功能异常、腹腔积液、慢性乙肝及继发性肺结核。
精准施治:抗病毒+人工肝解困局
面对复杂的病情,李欣彤在科室副主任唐旻的指导下迅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针对病因,停用一切肝毒性药物,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针对保肝降黄,通过口服药物改善腹水,辅以白蛋白、氨基酸营养支持治疗。
此外,针对患者严重的肝损伤及肝衰竭,医疗团队果断采用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经过4次人工肝治疗,8月29日,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食欲逐渐恢复,黄疸消退明显。
病情反复:腹胀加重再陷危机
8月30日,患者突发腹痛且腹胀加重伴恶心呕吐,经立位腹部X平片检查发现,患者腹腔内部分肠管扩张,并见多发气液平面影,局部呈阶梯样改变,考虑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紧急应对:MDT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面对病情突发变化,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集结外科、影像科等多科室专家团队进行紧急会诊。经全面评估,患者被确诊为治疗过程中并发肠梗阻。
医疗团队基于患者病情演变,经严谨讨论后制定精准治疗方案:采取禁食禁水、胃肠减压以缓解肠道压力,辅以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机体代谢需求,同时通过精准调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结合氧疗改善肠道微循环,并实施灌肠通便促进肠功能恢复。
转危为安:病情稳定顺利出院
方案实施后,8月31日复查显示,患者肠梗阻完全缓解,肠腔形态恢复正常,恶心呕吐、腹胀症状显著减轻,排便排气恢复通畅。经综合评估,患者于9月5日病情稳定出院。
李欣彤医生叮嘱其继续规范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并定期复诊。后续随访反馈显示,患者肝功能逐步改善,身体状态持续向好,康复进程顺利。
这一成功救治案例,不仅生动诠释了我院多学科协作的高效协同与治疗方案的科学精准,更为复杂肝病合并症的诊疗积累了宝贵经验。作为肝胆疾病专科诊疗机构,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将以本案为标杆,持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机制,精进诊疗技术,优化服务流程,以更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守护患者肝脏健康,为护佑人民生命福祉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