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有爱丨中医康复科:以仁心仁术,镌刻医患温情印记
每一次银针下的唤醒、每一剂汤药中的关怀,皆是医患温情的生动注脚。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中医康复科,广大医护人员不仅用精湛的中医技法为患者解除病痛,更用无私的关爱和贴心的服务,为患者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
科室在褚晓旭副主任的带领下,以中医智慧与人文关怀交织的力量,让每一位患者重焕新生,从而感受被理解、被治愈的温暖。

仁术焕新生:患者赠信表感谢
现年81岁的王大爷(化名)因一场中风导致右侧肢体偏瘫,生活无法自理。入住中医康复科后,这位要强的老人情绪低落,甚至萌生放弃治疗的念头。
然而,中医康复科的医护人员却以银针疏通经络的精准、艾条传递温暖的贴心以及倾听时的耐心与鼓励,为患者重燃希望。

△图片非案例提及
褚晓旭每天早晨都会来病房为王大爷进行针灸治疗。他以精准的手法刺激穴位,疏通经络。
针灸过程中,通过交谈细致了解患者的感受以便及时调整针刺力度;主治医生高巍在褚晓旭的指导下,采用针灸、推拿、康复训练、中药调理等特色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治疗,她每次查房都会耐心与患者聊天,用乐观的态度感染王大爷,鼓励他重拾信心。

护理方面,护士长张存博带领护理团队也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
几次夜间巡视,他发现王大爷有踢被子的习惯,便温柔地为患者再次盖好,将棉被塞进床缝固定好。
得知王大爷爱喝茶,却因住院匆忙而未带过来,护士齐曼宇就从家中带来茶叶送到患者床旁。
这一小小的举动,让患者深受感动并积极配合治疗。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王大爷的康复之路逐渐迎来曙光。从最初肢体麻木到能微微抬手、紧紧握拳,再到借助助行器站立,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出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王大爷已能生活自理,他又能惬意地与好友在公园散步了。
怀着对“重生”的感恩之心,他亲笔写下一封感谢信并托家属带到科室。信中语言质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医护团队仁心仁术的敬意。
疗法助安神:女白领收获惊喜
职场白领赵女士(化名)因长期工作压力和不规律作息,患上严重失眠。每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即便勉强入眠也频繁惊醒。多次尝试药物与心理咨询均收效甚微后,她在朋友推荐下来到中医康复科就诊。
褚晓旭通过辨证发现,其失眠源于肝郁气滞、心脾两虚,遂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方案:以内服疏肝理气、健脾养心的中药为主,辅以艾灸、推拿及耳穴埋豆调理。
褚晓旭亲手为赵女士进行耳穴埋豆,精准选取神门、心、皮质下等穴,进行按压以宁心安神。此外,他还指导赵女士调整作息,倡导规律饮食与适量运动。

△图片非案例提及
护士杨翠选取神门、内关等穴为患者施以艾灸,过程中细致调整艾条高度与角度,确保温热渗透经络,同时以风趣对话舒缓患者的紧绷神经;康复师高龙霏以娴熟手法推拿头部百会、四神聪等穴位,疏通经络、缓解躯体紧张,交谈中更耐心倾听患者心理压力,传授疏解技巧。
经综合调理,赵女士渐能安然入睡,睡眠质量显著提升,焦虑症状随之消散。
惊喜之余,她特意来到科室向褚晓旭主任及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这些故事,只是中医康复科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科室以中医传统疗法为核心,结合现代康复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在这里,医护人员不仅是患者健康的守护者,更是传递温暖与希望的使者。未来,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中医康复科将继续以专业和爱心,为更多患者点亮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