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货满满丨春季用药需谨慎,别让“隐形杀手”伤了肝
春意盎然,万物生发,中医理论认为春季与肝脏相应,此时肝气虽旺盛,同时却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随着气温回暖,过敏、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高发,许多朋友的药物使用频率增加,一旦用药不当,就会引发药物性肝损伤。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内科七疗区副主任张晶在此提醒大家:春季护肝“防”“养”并重,用药需谨慎,要警惕这个“隐形杀手”伤害我们的肝脏。
春季为何多发药物伤肝?
张晶介绍,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其代谢产物、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
春季肝脏易出现药物损伤的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药物敏感性增加: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可能因负荷加重而下降,某些药物的毒性代谢产物更易积蓄,从而增加肝细胞损伤风险。
2.用药需求量增加:春季易发过敏性疾病、呼吸道感染等,患者可能会频繁使用抗过敏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而这些药物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诱发肝损伤。
这些症状是肝脏在预警
若您在用药期间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1.频繁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2.皮肤或巩膜开始出现黄染(黄疸)。
3.尿液颜色开始加深(浓茶色)、大便呈灰白色。
4.皮肤瘙痒,出现大片皮疹。
科学护肝,“防养”兼顾
1.合理用药,规避肝损伤风险:错误的用药习惯可能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风险。如茶类及咖啡饮料中含有的儿茶酚、咖啡因等可导致阿昔洛韦、喹诺酮类抗菌药等经细胞代谢的药物浓度升高;西柚汁可导致免疫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浓度升高。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或既往有肝病史的人群,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2.饮食调养,减轻肝脏负担:多食用青色食物,疏肝利胆。 可适量增加菠菜、芹菜、芦笋等绿色蔬菜摄入,以辅助肝脏解毒。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减少高脂、高糖、辛辣食物摄入量,控制酒精,防止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3.调整作息,顺应春季生发之气:提倡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有助于肝脏修复和排毒。春季宜进行户外活动,促进气血流通。
4.情绪管理,减少肝气郁结:肝主疏泄,情志不畅易致肝气郁结,影响胆汁分泌和药物代谢。可通过冥想、踏青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肝脏无声,健康有声。张晶表示,药物性肝损伤可防可控,关键在于规范用药、科学生活。春季护肝养肝,从拒绝滥用药物做起,从调整饮食作息开始,让我们重视肝脏健康,确保这座“代谢工厂”正常运转,来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