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地理②丨西安大路的围挡后,藏着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最初的模样
沿着西安大路向西走
车流在柏油路上织成流动的线
临街商铺的招牌亮得晃眼
拐进“生研小区”的院门
喧闹忽然被一道灰色围挡隔开
围挡上赫然印着
“文物修缮,铭记历史”字样
后面藏着一栋
与周围楼房格格不入的老建筑

灰扑扑的墙面爬着藤蔓
墙角堆着枯叶
只有木门旁那块黑色的文物保护牌
还在默默昭示它的身份
伪满“千早医院”旧址
正是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的起点


围挡之后:医院最初的“轮廓”
站在围挡外
秋风穿过缝隙带来细碎的声响
像在低声念叨九十年前的往事
1934年,长春还叫“新京”
日本侵略者在这片叫“西郊”的地方
建起了“满铁医院传染病栋”

那时的它
在资料里是“先进”的代名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平面像横放的“3”字
两侧是病房,中间是诊疗区
每层都有隔离室和独立通道
能容纳660人隔离收治
是彼时长春规模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
可这份“先进”
起初和普通百姓没什么关系
能走进这里看病的
多是日本人和伪满官员
底层民众只能在门外眼巴巴望着

罪恶往事:老建筑里的血泪记忆
更残酷的真相,藏在几年后的历史里
1940年,长春突发鼠疫
后来才知道
这是日军七三一部队为搞细菌战
故意在贫民区投放带菌昆虫制造的灾难
而这栋看似“救死扶伤”的医院
成了侵略者的帮凶

据史料记载
伪满当局把染病者
和疑似患者强送到这里
90%的患者没能活着出去
如今抚摸围挡上粗糙的铁皮
仿佛还能触到当年墙内渗出的血泪
新生之光:从帮凶到暖巢的蜕变
1945年8月15日
中华民族取得了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国民党政府接收“千早医院”
更名为“长春市立传染病院”
1948年长春解放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医院的建设
积极筹备新的市立传染病医院
医院回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
也真正意义上地成为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的前身
西安大路1300号
这栋建筑迎来了新生
对面的“卫生技术厂”
改成了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它则成了研究所的职工宿舍

一楼住满刚结婚的年轻夫妻
二楼是独身员工的住处
楼道里飘着饭菜香
窗台上摆着花盆
曾经沾满罪恶的建筑
渐渐有了生活的温度


这份始于同一处旧址的缘分
也成了吉林省肝胆病医院
与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独特的“地理基因”
2025年7月18日
医院班子成员
走进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参观交流
两家人站在共同的历史起点上
探讨医疗与科研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循着“守护健康”的初心并肩而行
共同书写区域健康事业的新篇章

如今围挡旁的挖掘机正在作业
这次“修旧如旧”的修缮
是要留住这栋建筑的模样
不是为了记住它的“风光”
而是要让它成为永远的警示
提醒每个路过的人
别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待围挡拆除那天
我们会再来看它
看“生物月亮门”的半圆窗重新透亮
看磨损的木地板露出原来的纹路
看它以文物的身份
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记忆

预告:下一期“肝胆地理”,我们将前往长春市北安路二十三号,探寻医院迁至此处后的故事。那里藏着医院从“传染病院”向“肝胆专科”转型的关键密码,也记录着新中国成立后的肝胆医者们,在新址上,为守护百姓健康付出的点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