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不“惊”肝,妙招随我看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又名“启蛰”。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万物萌发生长。即民谚所云:“春雷响,万物长”。那么惊蛰时节如何更好的保肝护肝呢?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八区主治医师朱丽萍说,保肝护肝要做到“忌、适、调、慎”。
忌过酸,宜清润
惊蛰至,万物始发,正应肝气升发之特性,虽酸味入肝但不可多食,因酸性收敛,过食酸性食物则会影响肝脏升发功能,甚至影响肝脏气机不升反逆,抑制脾胃功能,出现食欲不振、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可适当进食甜味食物,具有一定补益脾胃功能。古有“惊蛰食梨”的习惯,春季干燥,可适当进食清润食物,以缓解口干舌燥等症状。
适寒温,治未病
古有“春捂”之说,惊蛰之后虽天气逐渐变暖,但仍不可过早脱掉棉衣,春季若防寒保暖不当,则易感风邪。肝属风木,若邪潜伏在体内没有及时发病,而是流连至夏季,肝脏功能失常,则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而出现泄泻等症状,如《黄帝内经》所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之言。
调情志,畅气机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为“升发”之季,应避免心有郁结及愤怒等不良情绪,时刻谨记“百病生于气”,“怒伤肝”,要想保持愉悦豁达的心情,可以听听节奏欢快的音乐,或适当进行室外活动,多做伸展运动,有利于肝脏气机的调畅。
慎起居,解“春困”
民间常有“春困”之说,中医认为天人相应,惊蛰后天气逐渐变暖,而人体各脏腑机能逐渐更加活跃,身体新陈代谢日渐旺盛,从而需要更多能量。《黄帝内经》有言:“春三月……夜卧早起……”,夜卧血归于肝,有利于肝脏功能修复,而早起身体阳气升发,有利于肝脏气机升发调畅,从而能使一天精神饱满、心情愉悦,有利于解除“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