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有丙肝,我会被传染吗?”这篇科普为您答疑解惑
许多人一听到“肝炎”就唯恐避之不及,往往想到的都是会不会被传染。在日常生活中,曾经还有这样一条流传甚广的传言:只要与肝炎患者一起吃饭,就会被传染。
与乙型肝炎相比,我们对丙型肝炎可能更是知之甚少。对于传染性同样非常强的丙肝,相信不少患者也会产生这些疑问——丙肝会传染给家人吗?它会通过打喷嚏、握手、拥抱等一般性接触传播吗?
今天,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专家将和您一起聊聊,关于“丙肝”传染的那些事儿!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
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丙肝消除诊室、重症肝病疗区主任李秋莲表示,在病毒肝炎家族“甲乙丙丁戊”五兄弟中,相对于名声在外的乙肝,“老三”丙肝的名气相对较小,也要“沉默”得多。
丙型肝炎虽然也具有传染性,但是对于很多人印象中的“日常生活直接接触会被传染丙肝”,李秋莲主任作出解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目前,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方式: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①血液传播:是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静脉注射毒品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造成皮肤和黏膜破损而导致的传播。此外,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穿耳环孔、纹身、修足等,也有传染的风险。
②性传播: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性关系,但不采取安全措施的可被感染;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特别是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感染风险性更高。
③母婴垂直传播:丙肝抗体阳性的母亲,分娩时将病毒传播给婴儿的概率高达4%~7%;若合并艾滋病感染,传播风险可增至20%。
如何确保丙肝不会传染给家人?
定期筛查是关键!
丙肝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若是一般生活场景中的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不会被传染丙肝。既使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家人,只要牢记丙肝的传染途径,注意日常防护,无需过分担心。
李秋莲主任表示,丙肝又被称作是“沉默的杀手”,尽管加强丙肝日常防护措施,可以不用担心家人会被传染,但我们也要对丙肝有正确的认识,必要时可以进行丙肝筛查检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曾对丙型肝炎的认知做过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型肝炎病毒筛查。丙肝肝炎因其大多发病隐匿,感染的患者初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也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一旦发病确诊,很可能已经并发肝硬化,甚至是肝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所以,为了减少丙肝传染,我们需要“应检尽检,应治尽治,应愈尽愈”。进行丙肝筛查,不仅有利对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个人获得更好的健康预后,还有利于公共卫生对传染病的防控。若是确定丙肝病毒感染后,不论有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是否正常,也要及时地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早控制丙肝病毒复制,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丙肝可以治愈吗?
用药3个月,可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率90%以上
作为专门攻克丙肝疾病、与“沉默的杀手”相抗衡的科室领头人,李秋莲主任介绍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团队不懈地精研深入,丙肝已经成为可以临床治愈的疾病。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丙肝消除诊室,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省级特色专科。科室不仅拥有一支以丙肝抗病毒治疗为基础的丙肝治愈团队,同时还有一支重症肝病救治团队团结协作,共同担当丙肝治疗的责任和使命。
如发现丙肝抗体阳性的患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只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标准治疗方案的原则,采用副作用小、治疗时间短的全新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正常情况下,慢性丙型肝炎用药3个月,即可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