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丨MDT+精准治疗,让72岁患者卸下行“囊”告别病痛
当王福刚指尖划过病历本泛黄的纸页,2025年1月的记录突然让他的动作顿住,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天诊室门被推开时,一位瘦削的老年患者佝偻着脊背走进诊室。她颤抖着捂住上腹,每挪动一步都仿佛在对抗无形的重力。当她在诊椅艰难落座时,凹陷的锁骨如嶙峋的山脊刺破单薄衣料,腕骨突出如枯枝,她央求道:“医生,请帮帮我吧,我快连水都喝不下了......”
隐匿在基础病下的危机
这名患者就是周阿姨(化名),现年72岁。2021年起,她开始出现进食后腹胀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进食后腹胀症状逐渐加重,体重累累下降。
为了彻底“告别”病痛,周阿姨来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胆外科就诊,副主任医师王福刚接待了她。
王福刚通过问诊了解到,患者20多年前曾先后接受过开腹阑尾切除手术、胆囊切除手术、腹腔脑室分流手术。并且,患者还有脑梗病史5年、糖尿病2年。通过仔细检查,王福刚发现患者位于肝左外叶的囊肿进行性增大(69×75×98mm),以致压迫了胃小弯。结合患者进食后腹胀的情况,诊断患者的肝囊肿已具备手术指征,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MDT会诊定制手术方案
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王福刚立即启动医院多学科会诊(MDT),联合神经外科、内分泌科、麻醉科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会诊中,王福刚详细向大家阐述了手术存在的风险:
1.患者接受过腹腔脑室分流手术,腹腔和大脑脑室是相通的,人工气腹极有可能造成脑室分流管移位,移位的后果是病人出现脑积水复发,或者需要再次脑室分流手术。
2.三次腹腔手术病史,腹腔粘连造成手术困难。
3.患者身患糖尿病,术后可能出现腹腔感染或切口愈后不良风险,围手术期血糖数值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一但出现腹腔感染极有可能出现颅内感染。
4.患者高龄并有脑梗病史,术中术后有潜在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风险。
经过与会者严谨的讨论,最终决定采用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手术为患者治疗。
精准术势破解系列难题
一场无声的战斗正式打响!王福刚谨慎分离粘连后,精准定位囊肿开窗位置。为避免损伤胆管和血管,团队用超声刀逐层切开囊壁,生物夹夹闭可疑管道,并用小网膜填塞。而后进行探查腹腔、引流,最后缝合腹腔,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3天,周阿姨腹胀症状缓解并于一周后康复出院。
警惕腹腔内的“定时炸弹”
这一特殊的手术案例,让王福刚认识到提醒公众关注肝囊肿的重要性。他表示,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一般直径小于5CM,无明显症状的肝囊肿只需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其发展超出健康范围,大于5CM且出现压迫胃或肠道的肝囊肿,就如同人体藏了一颗“定时炸弹”,则需要手术进行干预,大家不要掉以轻心。
同时王福刚医生表示,此案例体现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复杂外科手术中的核心价值,通过精准评估与协作,将高风险转化为成功结局,为类似病例提供了规范化诊疗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