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话养肝丨秋分养生正当时,中医护肝葆安康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标志着昼夜均分、寒暑平衡,是自然界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关键时刻。此时气候由暑转凉,燥邪渐盛,人体易受外界影响,脏腑功能需顺应时节调整。
对此,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褚晓旭指出,秋分养生重在“养肝护肝”,通过调和阴阳、润燥养阴,可助肝脏疏泄条达,为冬季健康奠定根基。
为何秋分要重视养肝?
褚晓旭介绍,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与情志、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秋分后,气候干燥,燥邪易伤阴耗津,若肝阴不足,则易出现目赤干涩、咽干口燥、烦躁易怒等症状。
加之秋日萧瑟,人易生悲秋之情,情绪波动更易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脏腑功能。
秋分养肝,实则通过“润肺”以养肝阴,调情志以畅肝气,达到“肝肺调和、阴阳平衡”的目的。
秋分如何“吃”出健康?
增酸少辛:秋宜“少辛增酸”,少食葱、姜、蒜、辣椒等辛散之品,适当多吃如山楂、葡萄、石榴、柠檬等酸味食物,以助收敛肺气、滋养肝阴。
滋阴润燥:宜多食银耳、百合、蜂蜜、芝麻、核桃等柔润食品,滋润脏腑,防止秋燥伤肝。晨起可饮一杯温蜂蜜水,既能润燥又能通便。
合理膳补: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蛋奶、豆制品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西蓝花、苹果、梨等,补充维生素,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忌酒慎药:秋季肝脏易受损伤,应避免饮酒,减少肝脏负担;谨慎使用药物,特别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勿信偏方秘方。
秋分如何做好养肝调适?
早卧早起:秋分后昼短夜长,应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保持充足睡眠,使肝脏得到充分休息。
舒缓运动: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津液耗伤。
调节情志:保持乐观情绪,遇事戒怒,可通过聆听舒缓音乐、与友人交谈等方式宣泄积郁之情,维持肝气条达。
保暖防寒:秋分后气温逐渐下降,需适时增添衣物,特别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寒邪侵袭,影响气血运行。
最后,褚晓旭表示,秋分养生,重在顺应自然。合理饮食与良好生活习惯的调节,使肝脏得以滋养,身体得以调和。他希望,广大朋友都能遵循中医智慧,顺应自然,滋养肝脏,收获安康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