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周·对话|从23天到20年,权威专家为您解锁肝癌防治健康密码
编者:每年的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2025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这不仅是一次呼吁公众主动掌握科学防癌知识的倡议,更是一次权威指南与公众健康之间的双向奔赴。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这里,我们有幸邀请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慧,就肝癌防治这一关乎大众健康的关键议题展开深度探讨。肝癌为何被冠上“癌王”之名?医院在治疗领域有哪些前沿突破?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有效预防?陈慧院长将为我们抽丝剥茧,逐一阐释。
问:为什么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它到底有多凶险?
答:肝癌被称为“癌王”,主要源于两大因素。其一,中国作为乙肝感染大国,高达80%的肝癌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庞大的感染基数致使肝癌患者数量居高不下,我国肝癌新发病例占全球45%以上,每年约41万人患病,死亡率高居第二。其二,肝脏作为“沉默的器官”,没有痛觉神经,使得早期肿瘤极难被察觉。具有发病隐匿性强、预后差的特点,患者常常措手不及,确诊时已是肝癌晚期,错过最佳的治疗机会,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颇高。
问:据了解,吉林省是肝病高发地区,医院接诊的肝癌患者有哪些特点?有哪些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病例?
答:吉林省属于肝癌高发地区,我们医院日常接诊的肝癌患者里,超过60%在发现时已处于晚期阶段。从发现病情到生命终结,最短的仅有23天,长的若未接受特殊干预,生存期能达三个月便已算长,部分患者可能仅有一两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我接诊的患者中,曾经有一位妇产科医生,长期遭受肝区不适困扰,但因症状缺乏典型性而未予以重视。直至出现黄疸、恶心、消瘦等症状确诊时,已无力回天,从确诊到离世不到1个月时间。还有一位19岁的大学生,在操场上肝区不慎被碰撞,就医检查时发现巨大肿瘤。尽管积极配合治疗,可是从入院到去世也未超过三个月。当然,也不乏令人振奋的案例。曾经有一位38岁的女患者,发现肝部有一个1.5厘米的小肿瘤,通过手术切除并在后期实施针对性的干扰素治疗后,至今已健康生活了20年之久。
问:病毒性肝炎是肝癌最主要的发病原因,请问从病毒性肝炎到肝癌是怎样的过程?我们在中间有没有机会去阻断这样疾病的进展?
答: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癌的主要诱因,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和丙肝。丙肝发展为肝癌路径一般是肝损伤-肝硬化-肝癌这样的“三部曲”。丙肝从感染发展到肝硬化的时间通常较久;当然,如果合并了脂肪肝、酒精肝、自免性肝炎等多种肝损伤因素,也会诱发肝癌的发生。
而乙肝则更为危险,在乙肝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肝癌。肝炎、肝硬化、乙肝免疫控制期都可能会发生肝癌,甚至临床治愈的患者都可能会发生肝癌。当然,乙肝诱发的肝癌主要是发生在肝硬化阶段,所以对乙肝的感染积极早诊早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请问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在肝癌的治疗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答:肝癌的治疗属于多学科综合治疗范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构建肝病多学科会诊中心诊疗团队已有十余年历程,每年为500余名患者开展多学科会诊。
大部分患者的肝癌都与乙肝相关,这类肝癌的治疗效果通常来说是更好的,所以我们都鼓励患者要积极治疗。目前临床上我们的治疗手段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已逐步演进至腹腔镜下创伤极小的肿瘤切除,这无疑是外科领域的重大飞跃。与此同时,微创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针对晚期患者,还设有系统治疗以及口服药物治疗等方案。
依据肿瘤的分期,一期患者以手术切除为首要选择;二期至三期阶段,多采用手术联合介入的综合治疗方式;三期的3b期,采取介入、口服药、免靶结合注射药物等多种手段协同治疗;四期则以姑息性治疗与全身支持对症治疗为主。
问:中医治疗的核心为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在中医治疗肝病方面起步非常早,请问贵院在中医防治肝癌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我们的肝病内科八疗区也叫中西医结合疗区,另外在2024年还新设了中医康复门诊,在肝病的治疗上,不仅关注病症本身,更重视调理体质,在缓解肝癌患者后期出现的周身不适、食欲减退、乏力、恶心、疼痛等全身症状方面,成效显著。同时,注重将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针灸等康复治疗手段,有机融入肝癌患者的治疗进程。
在院内制剂方面,我院基于经典成方,结合90余年的临床治疗经验,研发出一系列有助于缓解肝硬化、养护肝脏的制剂,为肝脏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问:请问普通人如何能早期发现肝癌预警信号?
答:肝癌在早期通常缺乏特异性体征与症状。当肝功能出现严重损伤时,患者的皮肤、眼睑会呈现发黄迹象,尿液颜色也会变黄,如同浓茶或豆油一般。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密切留意尿液颜色变化,并且养成定期体检的良好习惯。尤其在步入30岁之后,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肝癌的筛查一般有甲胎蛋白(AFP)检测和影像学检查。AFP是诊断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广泛用于肝癌普查、诊断、治疗以及复发诊断。缺点是单独使用可能会漏诊或误诊。因此临床上一般搭配腹部超声检查,能通过影像发现肝脏肿块,尤其适合肝癌高风险人群(如肝硬化患者)。此外,CT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缺点是有辐射;MRI无辐射且对微小肿瘤更敏感,但是价格更高一些、检查时间更长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人群一般无需频繁筛查,但长期喝酒、有乙肝/肝硬化、家族史等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
问: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能防患于未然,积极预防?
答:在肝癌的预防层面,日常饮食应秉持荤素搭配的原则,避免过量摄入油腻、烧烤熏酱类可能含有致癌物质的食物,坚决杜绝食用发霉的谷物,因为黄曲霉素是诱发肝癌的高风险独立因素;饮酒务必适量,严格把控每日饮酒摄入量以及脂肪摄入量,杜绝暴饮暴食行为;此外,要积极开展病毒性肝炎的筛查工作,对于没有抗体的人群,应及时接种保护性疫苗。乙肝或丙肝患者及其家属;要强化定期监测,监测项目涵盖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超声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肝癌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专业优势,为广大患者的健康竭尽全力。让我们携手并肩,凭借科学的理念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抵御肝癌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