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周·突破丨经方结合西药疗法令肺癌患者转危为安
常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治疗肿瘤疾病上,西医主要通过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服用药物来遏制肿瘤癌变;而中医则通过中药汤剂、针灸疗法,药膳调理来治疗肿瘤。
近日,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中医康复科的医生们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成功帮助一名肺癌患者缓解病痛、改善生活质量,展现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的协同力量。
痛苦不堪:疾病折磨她夜不能寐
崔女士(化名)现年61岁,有高血压病史3年。2024年9月中旬在医院体检时,通过CT发现右肺出现上叶占位,遂于9月20日在省内肿瘤专科医院做PET-CT检查,检查提示其右肺上叶软组织发现肿块,怀疑是右肺多发转移瘤。而后,又于9月29日在相关医院就诊,接受抗肿瘤免疫治疗,并于10月4日出院。
一段时间后,崔女士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平常入睡,只能通过倚坐的方式睡觉。此外,四肢也开始出现水肿。在朋友的推荐下,崔女士于11月29日来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中医康复科就诊,褚晓旭副主任接待了她。
△图片非案例所提及
精准治疗:严谨辨证制定治疗方案
褚晓旭通过查体结合之前患者的病历,初步诊断患者为肺恶性肿瘤,为制定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褚晓旭启动医院MDT(多学科综合会诊),与多个科室医生进行商讨。
褚晓旭根据患者咳漱少气,神疲乏力、自汗、盗汗、舌红,脉微弱的症状辨证其为气阴两虚型肺积;西医方面的医生根据患者曾经的病理回报及咳漱,咳痰等症状诊断患者为恶性肺肿瘤(肺癌)。
经过大家的严谨讨论,一致敲定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的治疗方案治疗。西医方面:给予口服呋塞米、螺内酯利尿消肿,肌苷保肝等药物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中医方面:以温阳健脾,利水消肿为治疗原则,开具中药汤剂治疗。
中西合璧:双管齐下缓解患者症状
会诊后,褚晓旭将患者收入疗区,每日为患者服用含有“茯苓、桂枝、白术、灸甘草,防己”等7味药材的中药汤剂。
12月9日,外聘专家、副主任医师冷凤春进行查房,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水肿较入院时有较大改善。继续给与中药汤剂,将药材黄芪替换为水蛭。
12月10日,褚晓旭查房,发现患者偶有咳漱、咳痰,便给与中药贴敷进行外治。
除了精心治疗,中医康复科的护士们也贴心护理患者,喂药,换药贴动作轻柔,每日以微笑鼓舞患者战胜疾病。
在科室全体医生和护士的努力下,崔女士呼吸平稳,肺部肿瘤得到有效抑制,通过综合评估符合出院标准,于16日顺利出院。
△图片非案例所提及
协同互补:打造肿瘤治疗康复新路径
褚晓旭表示,此次案例算是一个典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帮助肿瘤患者康复的例子。在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各自的优势抑制病情发展。
首先,以口服呋塞米,螺内酯等西药进行消肿利尿。
其次,再以茯苓防己汤等中药汤剂加大消肿功效,达到温阳健脾的目的。
在治疗中,查房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度调整药剂成分,从而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内部脏器受到副作用的伤害。
自科室建立之初,中医康复科为满足广大患者诊疗需求,邀请了全国多位名中医专家到科室定期坐诊。在诊室内,在疗区中,独特的治疗手法在这里交织,中医康复科集各家之所长有效为各类型肿瘤患者祛病止痛,获得患者一致好评。
未来,中医康复科将继续汇集中医智慧,探索中西医协同创新,不断挖掘更多良方妙剂,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