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医疗 | 攻坚克难,这台ERCP手术成功为89岁患者解除病痛
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攻坚克难,为患者开辟生命通道。近日,医院成功为一名89岁高龄患者实施ERCP手术,该手术同时面临“高龄”“伴有基础病”“双脏器恶性肿瘤”三大难题,其复杂性与风险性令外科医生深感棘手。但我院肝胆外科团队迎难而上,在多学科协作下精准施策、层层突破,最终成功解除患者病痛。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彰显了我院在肝胆疾病领域的高超技术实力与人文关怀精神,更以行动诠释了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用协作创新守护患者希望。
求医:高龄患者前来就诊
89岁的许阿姨(化名)近日因黄疸伴进食后腹胀,痛苦难耐,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我院肝胆外科门诊就诊。
副主任医师王福刚接诊后,通过询问了解到患者高龄且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的情况,结合临床经验以“梗阻性黄疸”收入院治疗。
面对患者高龄,伴有多种基础病的情况,肝胆外科团队迅速反应,组织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评估手术风险。
评估:多学科研讨确定方案
研讨会上,王福刚医生指出,患者胆管恶性肿瘤和胰腺占位性病变同时存在的情况比较罕见,且患者年龄较大并伴有多种基础病,这些因素都让手术难度骤增。
团队结合彩超、CT等影像精准评估,最终以“创伤最小、恢复最快”为原则,确定以ERCP胆管支架引流术为核心方案,通过内镜技术精准解除梗阻。同时,为应对插管困难等突发情况,团队同步制定PTCD外引流置管与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双重应急预案,构建安全防线。
方案确定后,王福刚医生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清晰阐释术式利弊、风险预案及快速康复路径,以专业透明的交流赢得信任,为手术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筹备:术前精准备控风险
为确保患者手术安全,肝胆外科团队在术前通过营养心肌、保肝降酶等个性化治疗优化器官功能,预防性应用胰腺炎药物建立“风险缓冲带”,同时高效完成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专项检查,为手术方案提供可视化、量化的决策依据,以科学数据支撑精准医疗,全方位护航高龄患者手术安全。
手术:精准操作攻克难关
手术当天,一切按方案有序实施。麻醉团队精准调控药物剂量,确保患者平稳进入麻醉状态后,王福刚医生带领手术团队迅速投入操作。
由于患者黏膜组织比较脆弱,术中操作必须格外轻柔;患者十二指肠乳头肥大导致插管困难,壶腹部坚硬肿瘤更使插管阻力倍增。
面对这种情况,团队果断采用双导丝技术。首先,用一根导丝精确进入胰管。在占据胰管后,再导引另一根导丝进入胆管。
麻醉团队则全程实时监测心电图、血压及血氧指标,动态调整麻醉深度,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经过40多分钟的精密操作,胆管支架精准植入梗阻段,胆汁引流通道成功重建,手术宣告圆满成功。
关怀:全程守护延伸服务
尽管手术顺利结束,但王福刚医生仍担心患者有并发胰腺炎的隐患。术后第一天,及时给予患者血常规、血淀粉酶、肝功检查,发现其有轻度腹腔感染,但黄疸指数较术前明显好转,也没有并发胰腺炎。
随后,王福刚医生继续给予患者抗菌治疗、静点保肝、服用抑酸药物。
术后第6天,许阿姨顺利出院。出院时,王福刚医生再次叮嘱她继续口服保肝药及抗菌素一周,一个月后再来复查。
术后两周,科室电话随访,患者反映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消退。
担当:铸就专科发展典范
此次疑难病例的成功救治,不仅彰显了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在高龄复杂肝胆疾病诊疗领域的卓越实力,更成为医院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生动范本。手术中,双导丝技术的灵活应用、应急预案的全覆盖设计、围术期快速康复(ERAS)理念的深度融合,正是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倡导“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精神的集中体现。
未来,医院将以更高标准推动肝胆专科临床科研转化,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精准、更有温度的诊疗服务,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