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医言堂丨沈科书:以专业角度阐释肝硬化的防治之道
近日,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内科六疗区副主任沈科书受邀做客吉林长春广播电视台综合新闻广播《对话肝胆》节目,围绕肝硬化的定义、病因及预防策略展开深度对话。她以临床经验为支撑,生动阐释了肝硬化“肝脏结疤”的病理特征,揭示了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渐进过程。她还详细解读了早期预警信号(如乏力、腹胀、肝掌等)及预防手段,包括乙肝疫苗接种、丙肝抗体筛查、戒酒等具体措施,为听众提供了科学实用的防治指南。
解读:肝硬化不可逆转的密码
主持人:非常感谢沈主任的到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将为我们深入解读肝硬化产生的病因及预防方法。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大家会对这一话题有科学的认识。首先请您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肝硬化?肝炎又是如何发展为肝硬化的?
沈科书:肝硬化,顾名思义就是肝脏变硬,如同肝脏表面布满疤痕组织。当肝脏长期遭受炎症侵袭,健康肝细胞被反复破坏,并由纤维组织取代,最终肝脏如干瘪的果实般结构僵硬、形态萎缩,形成不可逆的病理状态,医学上称为肝硬化。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若肝炎未能及时治疗,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反复损伤肝细胞,受损的肝细胞在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不断增生以替代坏死区域,形成类似疤痕的纤维化组织。随着纤维化程度不断累积,肝脏的正常结构被逐渐破坏,最终演变为质地僵硬、功能受损的肝硬化状态。
主持人:肝脏是具有再生功能的,但为何肝硬化不可逆转?
沈科书:肝脏的再生功能也是有条件的。短期损失的肝细胞是可以长期再生的,但是长期的,慢性的损伤的肝细胞则会导致再生的失控;如果再生失控了,就会形成纤维化,就如我们的手掌被割破出现伤口愈合后,形成疤痕,这种疤痕就不会消失。当纤维化的程度加重后,肝脏就会进入肝硬化的阶段。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肝脏就无法自愈,只能依靠医疗手段进行治疗。
溯源:肝硬化形成的纤维化之路
主持人:早期的肝硬化有哪些“预警信号”?
沈科书:肝脏作为无痛觉器官,肝硬化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往往难以察觉明显不适。但身体仍会通过细微的“预警信号”传递危险信号:若出现持续性疲劳乏力、不明原因的腹胀、反复牙龈出血或手掌大小鱼际处出现红色斑块(肝掌)等异常表现,需警惕肝硬化可能。这些信号虽不特异,却是身体发出的早期求救信号,及时捕捉并就医检查至关重要。
主持人:那么,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沈科书: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及酒精肝。其中,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若未及时治疗,长期炎症刺激可逐步破坏肝细胞,诱发纤维化,最终进展为肝硬化;脂肪肝若未得到有效管理,脂肪堆积引发的慢性损伤亦可能推动肝脏纤维化,增加肝硬化风险;长期或不当用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若持续进展,同样可发展为肝硬化;而长期过量饮酒者,酒精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酒精肝纤维化,最终形成肝硬化。
预防:肝硬化的防治与科学管理
主持人:我们应该如何有效进行预防?
沈科书:我们始终强调肝病防治需遵循“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
预防病毒性肝炎,建议定期前往专科医院筛查乙肝两对半,若未产生保护性抗体,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乙肝感染;
丙肝虽无疫苗,但早期发现可通过规范治疗实现临床治愈,因此需定期体检筛查丙肝抗体,抗体阳性者务必就医进一步诊断;
脂肪肝防控重在生活方式干预,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摄入)、坚持规律运动(如户外跑步、游泳)积极减重,避免脂肪堆积引发慢性肝损伤;
酒精肝患者则必须严格戒酒,因乙醇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会直接损害肝细胞,无论饮酒量多少均可加速肝纤维化进程。早期干预上述风险因素,是阻断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关键。
主持人:确诊肝硬化后,饮食如何调节?
沈科书:首先,不能再饮酒;其次不要吃生食和发霉类食物;此外,如果肝硬化处于代偿期,建议患者多吃一些鱼、肉、蛋,奶类的优质蛋白,饮食以少盐少油为主。除了饮食,在运动方面,推荐进行一些运动量不大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进行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之类的剧烈运动,这会增加腹部的压力。
主持人:感谢沈主任的精彩分享,让我们对肝硬化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今天的节目,希望大家能掌握有效防止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预防知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