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医言堂丨褚晓旭:以岐黄之道解码康复智慧
近日,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褚晓旭受邀做客吉林长春广播电视台综合新闻广播《对话肝胆》节目,与主持人就中医康复的内容及优势、老年人康复建议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他以专业视角结合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案例,系统解析了中医康复的定义、针灸适应证等多个问题,倡导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调养身体。
中医康复:以特色疗法护航健康
主持人:非常感谢褚主任的到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将为我们深入解读中医康复的内容及优势。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大家会对这一话题有科学的认识。首先请您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医康复?
褚晓旭:中医康复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中药、针灸、推拿、导引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生理功能、改善慢性疾病的综合疗法。其核心在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强调身心同调、自然疗法与个性化干预。
主持人:中医康复包括哪些内容?其优势是什么?
褚晓旭:中医康复涵盖了针灸、艾灸、推拿正骨、中药调理、运动疗法及饮食调养等多元化手段。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气血、缓解疼痛;推拿正骨运用传统手法矫正骨骼错位,改善关节功能;中药调理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整阴阳气血平衡,改善亚健康或疾病状态;运动疗法以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为核心,促进气血运行,强化体质;饮食调养则结合食物性味、季节特点及个体差异调整饮食,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中医康复具有身心同调、改善体质、副作用小、辨证施治、针对性强等优势,非常适合老年群体。
疗法探秘:解锁传统智慧密码
主持人:针灸都包括哪些临床适应证?
褚晓旭:针灸在缓解各类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无论是颈肩痛、腰腿痛还是慢性关节痛,均可通过精准针刺调节经络气血,实现镇痛效果。此外,对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亦有明显改善作用,通过针刺百会、安眠等穴位调节神经,缓解焦虑,促进睡眠。在消化系统问题上,针刺天枢穴可调节胃肠功能,有效缓解便秘;配合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更能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针灸以其精准的穴位刺激与整体调节机制,在临床中展现出广泛的适应证与安全性。
主持人:艾灸的种类有哪几种,各具有什么功效?
褚晓旭:艾灸疗法形式多样,包括直接灸、间接灸,以及借助工具施灸的灸盒灸和葫芦灸。艾灸以艾柱、艾条为主要材料,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对寒性病症疗效显著,如妇科寒证、畏寒肢冷、慢性虚寒性疾病等,具有温下焦、温经散寒的功效。临床中常结合节气施灸,三伏天“冬病夏治”以温补阳气,三九天“固本培元”以驱寒固表,通过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此外,艾灸还可改善血液循环,祛除寒湿,缓解疼痛与疲劳,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寒证的治疗。
主持人:什么是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的治疗全过程是怎样的?
褚晓旭: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用贴片加王不留行的种子,通过按压刺激穴位进行治疗。一般选择一只耳朵做即可,一周做两次即可,操作简单,在医护人员的教授后,患者完全可以自己进行按压。
护佑银龄:辨证施治调护身心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如何利用中医康复帮助老年群体进行身心调护?
褚晓旭:老年群体有部分人患帕金森症,可采用针灸与中药相结合的方案进行调治。针灸治疗方面,可选用百会穴、合谷穴等定位明确且操作简便的穴位,通过精准针刺调节经络气血,有效缓解肢体震颤。中药调理则以辨证施治为核心,推荐使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灵活调整配伍,以平肝息风、通络止颤。此外,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可采用中药泡脚法:取花椒温经散寒、生姜温中通脉,煎水泡足每日20分钟,有助于促进循环、稳定血压,并对失眠症状起到辅助改善作用。需注意,中药使用务必遵循专业医师指导,避免自行调配,以确保疗效与安全。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中医的养生茶都具有哪些功效?
褚晓旭:中医养生茶兼具功效与口感,是日常调养的佳选。例如,黄芪搭配枸杞与红枣,补气养血功效显著,常饮可改善气血不足,令面色红润、精神焕发;菊花与决明子组合,清肝明目,能有效缓解眼干涩、视物模糊,适合长期用眼者;山楂配陈皮,则擅长健脾理气、消食化积,对饭后腹胀或消化不良有良效。这些茶方以天然食材调和,口感醇和,既能满足味蕾,又能悄然滋养身体,堪称养生与美味兼得的智慧之选。
主持人:非常感谢褚主任的精彩分享,让我们对中医康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今天的节目,希望大家能学到实用的中医知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