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货满满|高温下的肝危机!一文让您掌握急救技巧
夏日如火,好多人感叹自己“像是行走的烤肉,就差一把孜然了……”持续的高温天气也使“热射病”这一“高温杀手”引发公众高度关注。虽然多数人知晓其致命风险,却鲜有人知道它更是肝脏健康的“隐形杀手”。
对此,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内科一疗区主治医师李悦提醒:热射病不仅会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失控,更可在短时间内引发急性肝衰竭,严重威胁生命。
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到防治措施,为大家全面解读热射病对肝脏的致命危害,并提供科学实用的预防指南,助力公众筑牢健康防线。
高温下隐藏的“致命攻击”
李悦介绍,热射病是高温环境下最严重的急症。当人体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核心温度骤升至40℃以上,伴随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昏迷、抽搐)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
李悦医生指出,热射病的危险不仅在于高热本身,更在于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肝脏作为代谢核心器官,往往首当其冲,成为高温损伤的“重灾区”。
热射病为何让肝“很受伤”
李悦表示,肝脏之所以在热射病中容易受到严重损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肝脏是人体代谢的“核心工厂”,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就承担着繁重的代谢、解毒等功能,对缺氧和高温非常敏感。
一旦患上热射病,人体核心温度急剧升高,会直接破坏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肝细胞的代谢过程。
其次,热射病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障碍。高温使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血管,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肝脏的血液灌注随之不足。
肝脏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会引发肝细胞缺血性坏死。
另外,热射病还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身体在应对高温损伤时,会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攻击包括肝脏在内的多个器官,加重肝脏的损伤。
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紊乱,也会间接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发病时牢记这四大步骤
李悦强调,热射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因此一旦出现热射病症状,须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迅速降温: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脱去多余的衣物;可以用冷水擦拭患者的皮肤,或用风扇吹向患者,加速散热;如果有条件,可将患者浸泡在水温为15—20℃的水中(注意头部露出水面),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引起呕吐。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持续测量体温,直到体温降至38.5℃以下。
及时就医:热射病属于急症,无论症状轻重,都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持续进行降温等急救措施。
李悦提醒,热射病虽然可防可治,但一旦发生,肝脏损伤往往难以逆转,可能遗留永久性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掌握热射病急救措施不仅是个人健康责任,更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唯有筑牢“防患于未然”的防线,才能避免肝脏等器官遭受不可逆损伤,切实保障大家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