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周|“乙肝妈妈”如何安全哺乳?专家教您这样做
得益于母婴阻断技术,如今“乙肝妈妈”生育健康宝宝不再是梦想。不过,生下宝宝后,新的问题又困扰着她们。
“乙肝妈妈可以为宝宝哺乳吗?”“哺乳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2025年8月1日—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母婴阻断门诊主治医师赵翀结合临床经验,为“乙肝妈妈”做出了详细解答,让我们一同聆听她的专业建议,解开哺乳路上的疑虑。
母乳重要性无可替代
赵翀强调,母乳喂养是母婴健康的“黄金选择”,它不仅是妈妈赠予孩子的第一份珍贵礼物,更承载着无可替代的营养价值与免疫保护。
增强婴儿免疫力: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物质,能帮助婴儿建立自身免疫系统,减少感染风险。
促进婴儿健康发育:母乳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吸收,能减少婴儿腹泻、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为长期健康奠定基础,而健康的身体状态则是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前提。
阻断技术下可安全哺乳
历经30余年的技术突破,乙肝母婴阻断已形成完善的体系。赵翀透露,临床数据表明,“乙肝妈妈”在规范阻断的前提下,可以安全哺乳,不会增加婴儿感染风险。
研究证实,母乳喂养并不增加病毒传播风险,这一结论基于三大核心依据:
乳汁病毒载量极低: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与肝细胞中,乳汁中的病毒载量微乎其微。
消化道非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垂直传播(如分娩时接触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乙肝病毒无法通过完整消化道黏膜实现感染。
阻断措施构建免疫屏障: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第一针乙肝疫苗,体内会迅速产生保护性抗体,能有效阻断病毒感染。
“乙肝妈妈”哺乳时注意这些
确保完成规范阻断:婴儿出生后12小时内(越早越好)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0、1、6月龄的程序接种乙肝疫苗,这是安全哺乳的基础。
注意乳头状况:若乳头出现破损、皲裂或出血,应暂时停止哺乳,待伤口愈合后再恢复,避免婴儿接触母亲血液而增加感染风险;期间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防止回奶。
避免其他血液接触:哺乳前后注意清洁乳头,避免婴儿口腔有破损时(如鹅口疮、口腔溃疡)哺乳,减少血液—体液接触的可能。
定期监测婴儿抗体:婴儿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后1~2个月,可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确认是否产生有效保护,若抗体滴度不足,需及时补种。
阻断病毒,不阻断母爱
赵翀介绍,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母婴阻断诊室以领先全国的99.8%母婴阻断成功率,为无数家庭点亮了希望之光。在这里,乙肝孕龄女性将获得全周期、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从孕期精准评估(监测病毒载量、制定干预方案)到分娩阻断(多学科协作保障母婴安全),从产后动态随访(跟踪母婴健康指标)到一对一哺乳指导(定制喂养方案、风险规避策略),每一环节都凝聚着专业团队的匠心。
正是这种“全程护航、无死角关怀”的闭环管理模式,让诊室成为“乙肝妈妈”生育健康宝宝的坚强后盾,用科学之力打破疾病对母爱的阻隔。
母乳是生命的初礼,母爱不应被疾病阻隔。在规范阻断、科学指导与家庭支持下,“乙肝妈妈”们完全有能力安全哺乳,给予孩子最天然的保护。希望全社会能充分尊重她们哺乳的权利,让爱与营养在母婴间自由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