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健康教育
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异常增多,严重者甚至可高达40%-50%。不同种类、不同年龄组男女均可发病,发病高危人群是35-60岁,我国成人患病率为15%~25%之间,近年有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日趋提前。脂肪性肝病也是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前期病变。脂肪肝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常见肝病,是二十一世纪肝病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对于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脂肪肝已成为消化、内分泌、营养、心血管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
脂肪肝病因主要与肥胖、酒精、代谢异常有关。
肥胖症:占50%左右;饮酒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波动明显(>5kg);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40%、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4.5%;高脂血症:主要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慢性肝损害:持续血清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接触工业毒物及特殊药物:有机溶剂、激素、抗心律失常药和某些抗有丝分裂药。
※健康教育: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限酒,对于一般的成年男子来说,少量的饮酒(50克白酒以内)有一定的益处,但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则应当严格忌酒。避免接触各种毒物和长期服用损害肝细胞的药物。要警惕肥胖,少吃果糖、糕点等甜食和干果类的零食,不要暴饮暴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中年以后要根据体质状况调整饮食的量及结构,增加锻炼,保持热量的平衡,肥胖病的预防是长期的过程。
2.适量的运动:
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原有运动基础、肥胖的程度质、居住环境及年龄,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根据活动后的劳累程度、脉搏次数来确定适当的运动量。以活动时脉搏为每分钟110-130次,持续10-30分钟,疲劳感在10-20分钟消失为宜。每周活动量最好不要少于3次,以有氧运动为宜,如慢跑、中速步行、跳舞、做体操、游泳、太极拳等。
3.饮食:
饮食要有节,定时定量,特别要控制晚餐摄入量,餐后除了吃水果外不再添加任何零食,睡前略感饥饿感可吃一杯酸奶,不仅有利于肠道的内环境,也可帮助睡眠、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 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量,不吃或尽量少吃动物性脂肪,如动物内脏、无鳞鱼、蛋黄、虾皮、蟹黄等。同时要控制主食,不吃或少食各类甜食。注意选择食用、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淡菜、鱿鱼、瘦肉、蛋、鱼、豆制品等。还要多食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果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