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医读丨全身瘙痒竟是肝癌预警?这些皮肤信号别忽视
近日,一位郑州的男性患者因全身频繁瘙痒被确诊为肝癌一事引发网络关注。原来,该患者起初出现瘙痒时没有及时就医,而是自行服用药物。两个月后,症状没有好转并愈发严重,到医院就诊时,男子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肝癌为何会引发皮肤瘙痒?”“皮肤会发出哪些肝癌预警呢?”
针对网友们关心的问题,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内科十二疗区(舒缓疗区)副主任李宁表示,皮肤不仅是身体的“屏障”,更是肝脏健康的“晴雨表”。当皮肤出现发黄、红色斑点等异常情况时,大家一定要加以警惕,因为,这可能是您的肝脏在“呼救”。
揭秘:瘙痒背后的肝病密码
李宁介绍,当肝脏发生病变,胆汁排泄不畅,胆汁中的胆盐等物质沉积在皮肤下,刺激神经末梢,就会引起皮肤瘙痒。
此外,肝脏负责代谢毒素和激素,当肝癌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时,体内雌激素、组胺等物质代谢减少,可能引起皮肤敏感性增加,也会出现瘙痒感。
另外,部分肝癌细胞会分泌炎症因子或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直接刺激皮肤或通过免疫反应间接引发瘙痒。
警惕:四大皮肤异象警示
李宁表示,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就会在皮肤上有所表现,主要会出现以下皮肤异常情况。
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
蜘蛛痣:这是一种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形态似蜘蛛,中心为一个小红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血管分支。蜘蛛痣的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肝硬化患者。
肝掌:表现为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色如朱砂,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恢复原状。肝掌的发生主要由于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
面色晦暗:又称肝病面容,表现为面部皮肤色泽逐渐变暗,没有光泽,弹性差,皮肤干燥、粗糙,甚至出现“古铜色”面容。这主要与肝脏功能减退、黑色素代谢异常有关。
预防:三招筑牢健康防线
及时就医筛查:李宁提醒,当出现无明显病症的持续性瘙痒、黄疸或蜘蛛痣时,应立即进行肝功能检测(ALT/AST)、甲胎蛋白(AFP)肿瘤标志物筛查及腹部超声。
阻断致癌源头:避免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霉变食物(如发霉花生、玉米),减少酒精摄入,接种乙肝疫苗预防病毒性肝炎。
建立体检习惯:40岁以上人群应每2年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及肿瘤标志物检查,高危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需每年复查。
最后,李宁表示,皮肤不仅是人体外在美的体现,更是反映内脏健康的“窗口”。郑州患者的案例警示我们,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要及时解读背后的疾病信息,或许就能抓住挽救生命的黄金时机。皮肤的每一次“不适”,都可能是在替沉默的肝脏发出警告,对此,我们应给予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