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一点通⑦|呵护“小心肝”,从了解乙肝开始
(本期文字800字,阅读时长约4分钟)
夜宵摊的烧烤香气诱人,亲友聚会的酒杯频频举起,亲密接触时的忘情拥抱……这些日常场景中,可能潜伏着一位“沉默的杀手”,也是肝小宝我最讨厌的“不速之客”——乙型肝炎病毒。
可别小看它!我国约有70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它悄无声息地攻击肝脏,可能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借此机会,今天我就为大家揭开它的“可憎面目”!
它如何“闯”进来的?
这个病毒几乎无孔不入,总是绞尽脑汁想侵入我的“家园”。
当人们染上不良习惯,共用针头吸毒,或是共用纹身工具,以及医疗器械被不当使用时,它就会通过血液流动悄悄“闯进来”。
已经感染它的产妇也可能在分娩时传给宝宝。
此外,当性伴侣在进行亲密接触时,它也会借机溜进肝脏。
被它侵入啥感觉?
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会出现急性和慢性两种表现。
一旦急性感染,您可能出现全身没劲、吃啥啥不香、恶心、皮肤或眼白开始变黄等症状。好在多数成年人是可自愈的。
如果是慢性感染,那就比较棘手,因为慢乙肝是没有明显症状。它就像一只溜进家里的“老鼠”,平时不咋“作妖”,一旦开始“发狂”搞破坏。
防护宝典,您要记牢
“疫苗护体”是核心:新生宝宝出生24小时内必须接种乙肝疫苗;感染乙肝的孕妇在规范接受母婴阻断治疗,可极大降低婴儿感染风险;未感染过的成年人,经常接触血液者建议补种疫苗。
“高危行为”要杜绝:拒绝和别人共用针头、剃须刀;“爱的交流”一定做好防范措施。
“定期筛查”别忽视:高风险人群应每年检查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慢性感染者需遵医嘱治疗,定期监测病毒量和肝脏状态。
总体来说,乙肝可防、可控!接种疫苗是最佳防线,避免高危行为是重要保障,定期检查能早发现早干预。快快将肝小宝的“肺腑之言”转给家人和朋友吧,大家一起呵护“小心肝”!
(本文审核专家: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内科十疗区副主任 陈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