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丨联合施治显奇效,患者丹心书深情
金秋十月,层林尽染。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胆外科的办公室里,一幅笔力遒劲的“白衣天使 人美心善”书法卷轴,与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相映成辉。
53岁的患者洪女士以质朴笔触为介,将一段跨越病痛的医患真情,定格成永恒的温暖印记。从被肝病剧痛缠绕的至暗时刻,到重获健康新生的生命之光,这场历时21天的诊疗经历,不仅镌刻着医学的严谨与温度,更谱写出一曲“白衣丹心照肝胆”的时代赞歌。
多学科协作点亮生命之光
洪女士患2型糖尿病病史已有6年。
8月13日,她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遂于次日前往家门口附近的医疗机构就诊,门诊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
为进一步明确诊治,洪女士于8月15日转入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内科六疗区,经于蕾副主任诊断为急性肝炎,并立即启动针对性治疗。
治疗期间,8月18日,患者又到某三甲医疗机构接受了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术后返回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继续接受后续治疗与康复。
8月21日,针对患者的病情,我院启动多学科会诊后将患者转入肝胆外科,并最终敲定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方案。
8月22日,肝胆外科考虑术后恢复期长、补液量大,给予患者中线置管。
8月25日,天津肝胆外科专家郭庆军和马明教授,联合我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福刚及手术团队为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耗时6个小时,通过切除病灶使患者顽疾得到根治。
术后,患者转入监护室接受进一步生命体征监测与综合治疗,恢复状况平稳。
21天“定制化”生命护航
8月26日,患者返回疗区,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切口敷料清洁,包扎完好。带回胃肠减压管、小肠营养管等7条引流管。
面对浑身管路束缚、活动受限的患者,家属一度感到手足无措。
作为肝胆外科重点护理对象,宋显禹副主任特意安排洪女士在紧邻护理站的病房以便密切观察。医疗团队为其制定了精细化术后管理方案:医生每日床旁查房,详细询问病情变化,细心换药并根据引流液性状、血常规等指标动态调整用药;护士团队实施“一小时巡视制”,在持续多功能监护下重点监测心率、血压、面色、尿量及各引流管的颜色、流量、性状,同时指导家属正确保护管路,防止滑脱。
针对患者术后因角色转变及躯体不适产生的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在每次操作中融入心理疏导,耐心讲解管路作用及康复进程。例如指导其咳嗽或活动时正确按压腹部切口以减轻疼痛,实时关注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并及时处理。
考虑到患者有多年糖尿病史,护士每日定时监测血糖,精准调整胰岛素用量,确保血糖控制平稳。
术后第3天,在医护人员鼓励下,洪女士成功下床活动,不适症状显著减轻,与护理团队的配合也日益默契。
患者手书感谢医者
9月16日,经过21天的精心治疗,洪女士各项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出院前一天,她捧着亲笔手书的“白衣天使 人美心善”书法卷轴和感谢信来到科室,与医护人员合影时,她的笑容灿烂如阳。
在感谢信中,洪女士对肝病内科六疗区及肝胆外科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示感谢,朴实的话语句句流露出对医护人员的衷心感谢。
墨香袅袅,似在诉说着一段动人的故事,纸短情长,却承载着无尽的感恩与情谊。挂在肝胆外科医生办公室中的这幅作品成为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厚德博学 精医惠世”精神的生动注脚。它时刻提醒着科室医护人员,自己的使命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是给予患者心灵的慰藉和希望。同时,也激励着他们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仁爱和专业书写更多的生命奇迹。